《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听懂了吗?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听懂了吗?

 

 

这两天,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一首“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歌爆红网络,有人评论说这首歌幼稚可笑,莫名其妙。竟然有人为之谱曲,竟然在公开场合由校乐队登台演唱!难道没有老师觉得不妥,提出不同意见?难道没有学生觉得可笑,公开议论反对?仅仅因为是一校之长,作此荒唐之事,就没人发现、提醒和反对?任凭皇帝裸身出丑?

我恰恰相反,觉得很給力,周其凤并非搞笑,娱乐网络,其用心可谓良苦,而且是正面抨击当今之教育。

这首歌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化学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是我,就是你,从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到记忆和思维活动,我们离不开化学。

周其凤并不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化学家,而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点必要的化学知识,这就是生活教育。

于是让我联想到中国数学会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建议写到:“数学的教育要体现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不妨改一下:“化学的教育要体现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习有价值的化学;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大概就是周其凤先生创作的本意。很明显,不可能大家都成为化学家,也没有这个必要。中国人口中有1%的人成为化学家就不得了了,但是每一个人需要知道什么是化学?懂的必要的化学知识,学习有价值的化学知识,至少了解到化学和物理有什么不同?

数学学会的这段话据说并不是数学学会自己杜撰的,而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共识;周其凤这首《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与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中国教育却被应试教育搞得颠三倒四,现在高中的普及率很高,几乎接近100%,你知道吗?文理分科之后中国有多少人没学过化学,即便上选修理工科的学子,按照江苏的方案也可以不选修化学。教育的功利色彩达到极致,竟然有这么多人不懂化学,那么作为化学家周其凤能不愤慨吗?

我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批评文理分科,这是由于新华网发展论坛有一个网友木铎,这是一个年轻人,他在一篇日记了是这样写的:个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主要体现在他可以在广泛的知识领域里驰骋。我特别注意那些伟人或者小有名气的凡人。结果我找到了许多有利于我的例子。比如:鲁迅,是学医的,后来从文;孙中山,医学博士,后来从政;柯南道尔,医学博士,后写侦探小说……眼下的,王小波,学历太复杂,学化学、哲学、计算机什么的,后来写小说;台湾的痞子蔡,似乎是学水利的吧,网络小说让他成了名;网络大虾方舟子,是个学分子生物学或者细胞遗传的。他还说:“我发现,在科技史上,真正的大家,出名都不是因为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做出了什么大贡献,而恰恰都是‘不小心’涉足别的领域,而取得了突破。这给人很大的启示,一个眼界不开阔的人,是不可能取得重要成就的。在今天专业越分越细的知识年代,只拘泥于自己窄小的研究领域,不但是对自己的兴趣的扼杀,也绝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他的这篇日记让我深思许久,我回想我自己在年轻的时代也是偏爱理科,工作之后热衷管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又使我关注教育。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中学时代能读到的文学艺术、历史以及人文科学的书籍太少太少,这就是我的切身感受。

有思考,就会有发现,而今反对文理分科的人越来越多,朱永新先生也加入其中,今天,周其凤又用这首歌作武器抨击文理分科,文理分科的应试教育真应该寿终正寝了。

你听懂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吗?如果真的没有听懂,我想你一定是一个文理分科的受害者,并且是一个尚没醒悟的受害者。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