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与学习力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处在“不如意”的状态。其实,如意与不如意,顺境与逆境,都是相对应的主观感受。两种境遇,此消彼长,交错交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凡值得赞叹的成功,其背后必然是艰难困苦和无数挫败。古往今来,成功就是困苦与挫败的代名词。坚持就是胜利。前进一步就是成功,后退一步就是失败。选择前进,还是选择后退?其关键在于“意志力”。意志力坚强者选择前进,意志力薄弱者选择后退。

  意志力,也可以称之为“毅力”。“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内心确立的目的、目标,也就是人生前进的方向;“志”是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守、坚持;“力”是坚信、坚守、坚持的能力。总合起来,意志力是一个人自觉地定义目的、确立目标、明确前进方向,并沿着这个既定目的、目标和方向,自主支配时间和精力的能力。意志力与注意力有相同有不同,前者更多地强调“志”,后者则强调“注”,意志力影响和决定着注意力。人与人差别不在于意志力的有无,而在于意志力的强弱。在相同境遇之中,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意志力坚强的人,而那些一无所成的人,必定是意志力薄弱的人。一个人成名成家,大多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事情,是坚强意志力结出的甜美果实。所谓的天才,无一例外,都是意志强人。“一个伟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崇拜其他伟人”。历史上的伟人,无一不是具有超级意志力的人。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部分,也是三个层次。知代表“理解”,情注重“协调”,意则是指抉择。(1)知是已经存在的、过去的资源,处在“认知”层次。世界万象,但简而言之,唯有“我”与“环境”两部分。知识浩瀚,也可简而化之,唯有“环境”、“我与环境”,“自我”三大类。关于“环境”的知识,就是对外在事物、身外之物的理解;关于“我与环境”的知识,就是对我与环境、我与外物关系的理解,就是“做人处世”之道;关于“自我”的知识,就是对自我整体与根本的理解,倾听内心的声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理解外部世界不难,看穿自己不易。理解外部世界需要更多知识,看穿自己需要更多智慧。(2)情是一个人现在的、当下的感受,处在“评价”层次。情感世界,汹涌澎湃,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可以简单区分为自我之情,亲近之情和博爱之情。人这个“皮囊”中装满了“七情六欲”,因外在因素产生不同情绪反应。人类蕴藏着巨大的情感能量,情绪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情绪管理有度,情感能量释放得当,必将产生建设性效果。相反,如果任情绪发展,则可能如脱缰之野马,一发而不可收,必将导致严重后果。(3)意是未来指向、未来选择,处在“意志”层次。意志、意念一旦形成,坚不可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如果说“知”的目的是回答“是什么”?“情”的目的在于回答“有何用”?那么,可以说“意”的目的在于回答“怎么办”?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的价值,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有效利用事物价值特性。首先理解外在事物关系,其次掌握事物价值关系,然后掌握行为价值关系,并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认知——情感——意志,是人类行为层次递进的流水线。缺乏“认知”的“情感”是盲目的,缺乏“情感”的“意志”是无聊的。缺乏“意志”的“情感”是空洞的,缺乏“情感”的“认知”是泛泛的。知识就是力量,情绪也是力量,意志更是力量,而且是更高级的力量,是决定力量的力量。意志力量制约情绪力量,情绪力量牵制认知力量。意志薄弱不易控制情绪,情绪失控则智力下降。意志力量是最深层的力量,认知力量则是最直接的力量。

  知、情、意是心理活动的三个层次,它关联着人的三大心理素质,即认知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这三大心理素质,分别反映着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心理学认为智力商数(智商)之外,存在情绪商数(情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智商”和“情商”之上,还存在第三个相对独立的生命科学参照元素,即“意商”。意商比智商和情商都要重要。意商既不同于智商,也不同于情商,意商蕴藏在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包括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世事之难在于“为与不为”,而决定“为与不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意商。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必须综合评价智商、情商和意商。学习的任务,不单要提升智商,而且也要提升情商,提升意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意志力可以用“意商”参量来描述,其大小取决于人的意志年龄与其实际年龄的比值,它的强弱以挫折、困难的性质和忍受挫折、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来衡量,与忍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人们对挫折、困难一般都有三种反应,即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和个性变化。情绪性反应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特定行为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情绪反应的具体表现。个体处在逆境,若能够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朝向目标前进,称之为理智性反应。个性变化是指持续或重大的挫折甚至能使挫折反应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和个性特点,表现在个体意志力上会出现“有志之人立常志”和“无志之人常立志”两种情况。意志力修炼,亦即意志力学习,就是张扬健康的情绪,做到情绪不失控,做出理智反应。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能够控制自身言行的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发生频率、牵涉范围、作用对象等,并准确估算、深刻了解自己的言行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既能顽强奋斗又能急流勇退,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创造性又有继承性;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简单重复地犯错误;善于中庸之道,既不冒进也不保守;能够保持行为规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人处世不亢不卑;办事利索、决策果断,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心胸宽阔、严于律已,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造就事业,成就人生。

  意志力使人的行为具有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动物。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卓越的意志力。一些人在青少年时期,理想美好,志向远大。随着岁月流逝,面对生活琐事,意志消磨,热情减退,心无恒数,力无常态,理想遂成泡影,志向付诸东流。学习不求上进,工作不思进取,生活贪图享受,情绪难以自控,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些都是意志力出了问题。“心欲专,凿可穿。”不专一,目标太多,期望无数,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心二意,最终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自信者,难以成事。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力量,一开始就患得患失。往往是进一步,退两步。不果断者,难以成事。缺乏主见,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容易受情景因素影响,经常改变自己初衷,将事情搞得不伦不类。不自制者,难以成事。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好情绪冲动,不冷静理性,一颗可敬可赞的雄心常被卑小欲望侵蚀,有才气无志气,只能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不忍挫折者,难以成事。有的人在落败之后所以能“东山再起”,就在于能忍受挫败,坚持信念,不断拼搏,不断前进,屡败屡战,终成大业。

  意志力是学习力的核心部件,也是通过学习提升的核心能力。构成学习力的注意力、想象力、阅读力、思考力、记忆力,都需要以意志力为后盾、为支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说学习是贯穿于人们一生的链条,那么意志力就是链条上的连环,是意志力将一生的学习环环相连。缺乏意志力的人,难以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力也就成为空中楼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意志力是攀登书山的台阶,畅游学海的舟楫,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意志力促进学习力,学习力派生意志力。学习给力,尚需意志给力。意志给力,学习提力。“头悬梁锥刺股”。在学习上,抵挡诱惑,排除干扰,拒腐防变,积极行动,持之以恒,这些优秀品质依赖坚强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人都有意志力,人人可以修炼意志力,提升意志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修炼、提升自我的意志力。(1)强化动机。动机是行动的先导。动机萌发于需要。没有没有需要的人。人皆有需要,人皆有追求。人总是追求自己认为最值得的事情。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崇高的人生目的能够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意志力。(2)小事做起。意志力往往表现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意志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开始享有充裕而安逸的物质生活,大部分人身处生活“碎戏”中。意志力的形成也就在这“碎戏”里。有人好睡懒觉,那不妨就睁眼就起吧;有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右铭;有人捧书打瞌睡,那就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不读完不睡觉。习惯成自然。天天坚持,习惯天成,意志力油然而生。(3)由易到难。有人干事情很想善始善终,但往往因为能力不足,难以为继,半途而废。长此以往,丧失信心,意志力受到严重侵蚀。所以,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由易入难,由小到大,干一件成一件,必然增强成就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锻造出坚强的意志力。(4)养成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意志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人的兴趣有直观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并且两者可以转换。假如一名外交官对学外文兴味索然,但学外文是工作需要,必须强迫自己坚持学习。在商言商,在官言官。兴趣是环境的“产物”,是可以培养的,这反过来又能激发意志力。(5)善待挫折。抗挫折能力是最重要的意志力。经受得起挫折,不仅决定于经受挫折时的心态,对挫折的认识、评价和理解,还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以及应对挫折的行为方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是意志品质外化的过程。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在挫折中增强意志力,而不要在挫折中消磨意志力;要在挫折中奋进崛起,不要在挫折中堕落消沉。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败的教训,胜不骄败不馁。常胜将军固然值得歌颂,但屡败屡战将军亦然勇气可嘉。面对挫折不畏缩,克服困难不胆怯,意之坚,志之强,不可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