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示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 打消货币政策松动预期


  央行宣示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   打消货币政策松动预期

  近日媒体报道,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调研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温家宝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今年以来,经济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民生逐步改善,经济运行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资金供应比较紧张,出口增幅有所回落。温家宝总理在座谈中说,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财政支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把钱花在刀刃上。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

  宏观经济政策主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支撑点之一的货币政策是否微调引发关注。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有评论指出,总理讲话预示政策调整逐步明确。本次总理讲话和上周3年期央票招标利率的下行相呼应,都代表了货币政策的微妙变化,标志着货币政策正式由偏紧转向中性。政策超调导致的货币增速大幅下滑及经济持续回落,应是目前央行做出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宏观政策出现放松苗头,这是官方首度释放变调信号。

   又据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报道,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将非常紧密地关注通胀水平,不会因为关注经济增长而忽略通胀形势,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周小川指出,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超过9%,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总的提法保持不变。 周小川表示,控制物价、保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央行的四大主要职能。央行始终关注这四大目标,不会只关注一个而忽略其他。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5日在公开市场发行了190亿元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继续持平于3.584%。上周3年期央票利率向下微调1个基点,被市场视为是货币政策松动的前兆但是作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再次持平,打消了市场的这种预期。央行还进行了550亿元7天期和45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提前实现了资金的周净回笼。一年期央票利率持平打消货币政策松动预期。

  微调可能主要针对的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银监会近日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促进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出台包括贷款融资的促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但总体的降息、大幅度放松银根的可能性不大。从9月汇金托市以来,政策定向放松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是定向支持中小企业及实体经济发展,但如何规避信贷资金再度流入楼市股市应是未来监管层有条件放松预调微调前必须考虑的重点。

      从最新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看,经济继续处在软着陆趋势之中,大幅度下滑的风险并不大。在此背景下,控物价、调结构仍将是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总量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针对性、结构性的刺激政策将陆续推出。从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经济继续处在软着陆的趋势之中,但经济大幅度下滑的风险并不大,尤其是9月份工业增加值出现上升趋势,工业用电量同比较8月份也大幅提高。我们认为,在此背景下,控物价、调结构仍将是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总量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 近期管理层提出,在宏观调控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并强调控制好物价,搞好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巩固楼市调控成果。这也代表着总量紧缩性政策还将继续。

  同时,一些社会关注点较高的问题将陆续得到政策的支持,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地方债务融资平台问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管理层都出台了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汇金增持也被市场解读为对低迷股市的针对性刺激。在总量政策维持的情况下,预计一些针对性的刺激政策还将陆续推出。 由于经济大幅度下滑的风险较小,控物价、调结构仍将是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因此总量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针对性刺激政策将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