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来说,买官被骗的案子并不在少数,可像市局党委书记这种身份的要职官员也会遭遇诈骗,这几乎还是头一次听说。然而就在大家大肆嘲笑叶长华的迂腐、骗子的狂妄时,笔者突然间生发一个质疑:假如叶长华这8万元送给的不是一个骗子,而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还会有这种“买官被骗”与“免去职务”的热闹非凡么?
一方面是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谎言谎话,一方面是总想官运亨通的歪门斜道。彼此之间、不言而喻的利益交织之下,它所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形态。试想一下,设若没有“金钱可以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作祟,设若没有买官卖官腐败的影响,叶长华还会如此迂腐不堪、荒唐透顶吗?
正是因为一些人只看到了花钱能“买官”,却没看到那些腐败现像最终的下场。才导致了官场诈骗闹剧的屡屡上演。——各地惩治吏治腐败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卖官者身上,却常常“忽视”了那些买官者,于是在“卖官者”锒铛入狱、“买官者”乌纱帽照戴的现实映照下,那些热衷于“买官”的人才不惜重金地络绎而求之。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精彩言论,曾引起了网友强烈共鸣。因为这是中央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注脚,是中央“重典治吏”的号角,是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在违规者头上悬起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设若之前各地在严惩卖官者的同时,对买官者轻者摘其“顶戴花翎”,重者大刑伺候的话,让其的话,或许叶长华也就不会有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惨遭遇了!
买官不成,反倒落得了一个免职查办的结果。这对于叶长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公众对于他这种“悲惨”的遭遇却并不同情,甚至还颇有一种“落井下石”的嘲弄与戏谑,这究竟是“仇官”情绪的蔓延,还是叶长华的罪有应得呢?
消弭用人上不正之风,必须认真贯彻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大力营造“不跑不送、照样使用,又跑又送、查处不用”的良好风气,切实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为发展配班子”的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所以,叶长华被免职并不冤枉!
(李吉明2011年10月26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