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吃西餐 我们对西餐的了解,实在是知之甚少。在孩子们看来,能吃到像肯德基的炸鸡块、炸薯条和汉堡包,就是吃西餐了。其实那不过是美式的快餐,就像吃了咱们的烧饼、油条、豆腐脑,能算是正规的中餐吗? 西餐是个很笼统的概念,泛指欧美西方人烹调制作的或按西式烹调法制作的饮食。西餐大致包括烹调考究、选料广泛的法国大餐;烹调鲜嫩、口味清淡的英式西餐;烹调讲究原汁原味的意大利式西餐;口味较重、制法简单的俄式西餐;营养快捷、博采众长的美式西餐和不求浮华、只求实惠的德国西餐等。至于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均不在此列。 在大同一般很难吃到正宗的西餐。后来,知道咱大同的宏安国际酒店推出了西餐自助餐,全家老少便去开了一次“洋荤”。老实讲,这里除了就餐环境尚可,餐具有刀有叉而外,充其量只能算是改良的“中式西餐”:既没有西餐的原料,也极少西餐的做法,更没有正宗西餐的味道。自助餐倒是很有中国“特色”,一是想吃啥吃啥,想吃多少、吃多少,用东北话讲,可以“甩”开腮帮子“可劲造”;二是没有吃西餐的“温文尔雅”,特别当“清蒸河蟹”上盘时,食客一哄而上,一抢而空,煞是让就餐的“老外”大开了眼界。我想,这大概是酒店“入乡随俗”的做法,如果完全地、严格地按照西餐的做法,恐怕许多人会很不习惯。例如,半生不熟的苏格兰的“安格斯牛排”,切开里面要带“血丝”才是最好的,许多人会认为这简直就是“茹毛饮血”的野蛮。 另外,西餐的菜肴大多带有浓厚的奶油味儿、黄油味儿,其各种香料的味道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就拿“罗宋汤”来说,在一般西餐厅都有,似乎有些名气。其实,就是牛肉丁慢火炖至七成熟,然后加入土豆丁、胡萝卜丁、番茄丁、芹菜丁一起煮,煮到土豆出沙,番茄在汤中泛红,即刻放入磨碎的白胡椒粒及盐便可以喝了。细想想,这几种东西放在一起煮,甜酸咸辣,外带芹菜的异香味,好喝不到哪里去,可这就是正宗西餐中的第一道汤。从这个角度来看,肯德基、麦当劳之所以能在中国“火”下去,与其口味和国人的基本接近颇有关系。以麦当劳的“巨无霸”为例,松软香甜的面包、鲜香的牛肉饼和脆嫩的生菜叶都很适合国人的口味。肯德基炸鸡腿香酥味美,金黄的脆皮令人垂涎,吃到嘴里鲜咸之中略带淡淡的奶香味,滑嫩可口,似乎是专为咱中国人订做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更是香脆可口,再蘸上甜酸味的沙司酱,孩子们更是爱不释“口”。 如此说来,只要具备“新奇、味美、好吃”的特点,就能满足多数人对西餐的要求。相反,如果太正宗的西餐倒会因为味道怪异而受到人们的排斥。于是,我萌生了在家里吃西餐的念头。当我把想法告诉家人,老老少少都很高兴。 周末,我从超市里买来调好味的袋装鸡块、袋装生薯条、盒装的鲜虾饼、啤酒火腿肠、香甜味的色拉酱和番茄沙司,另外再买一小盒的速溶咖啡和一大盒冰淇淋;从面包房买来汉堡包坯子和切成片的方面包;从菜市场买来团生菜。一餐丰盛的西餐原料就算备齐了。 烛光晚餐时,音箱里放着轻音乐,炸好的鸡块、虾饼装盘上桌香气四溢,冲好的咖啡热气腾腾。炸好的薯条色如金黄,颇受孩子们的欢迎,蘸着番茄沙司吃,鲜香脆甜,别有风味。汉堡包坯子放上涂了色拉酱的生菜,或夹上火腿肠,或夹上炸鸡块,或夹上炸虾饼,就是一个地道的汉堡包。如果不想用汉堡包坯子,也可以用方面包片,涂上奶油则更有味。用不粘锅慢火煎蛋,要蛋黄刚刚软凝就出锅,然后涂上番茄沙司,每人一份,既有营养,口感又新鲜。大家正吃着高兴时,又端上来一盘“水果色拉”。做法极其简单,将苹果、梨、香蕉等去皮核后,切成小块,用色拉酱拌和,又清口,又有味。饭后,用小盘每人一份双色冰淇淋。 如此丰盛的一顿西餐,仔细核算下来,花费不及到去“宏安”的三分之一。一家人吃得都很舒服,纷纷表示希望今后每月能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