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者、《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作者帕瑞克把管理者分为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首先是“无知的管理者”,第二是“博学的管理者”,第三是不可以运用某个管理工具、应用某个管理理论的“自然而然的管理者”。现在,大部分管理者都停留在第二个层次。1.无知的管理者。在管理未成为一种职业和流行的知识门类之前,大多数管理者仅凭常识与个人观点来管理企业,这时的管理者是所谓“无知的管理者”。现在,无知的管理者越来越少,并且大部分没有学过管理知识的人被提升到管理职位之后通常都会参加一些管理课程。2.博学的管理者。帕瑞克说,随着企业功能与管理程序日益复杂,人们发现光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高效管理必须拥有专业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职业管理培训,你成为“博学的管理者”。然而,管理并未停下复杂化的脚步。你肩负多重角色,承担各种责任,矛盾由此产生。面对如此情况,你常常感到不堪重负。在这个阶段,“博学的管理者”一方面感到成功导向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不断倚重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此时,你承受着最大的压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在管理企业的同时,也在被它管理。3.自然而然的管理者。但是,只有能突破“博学的管理者”阶段,不再陷在管理理论和工具之中,而是直接地去考虑问题、应对问题,管理者才能摆脱压力。这个阶段的管理者也就是所谓的“自然而然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