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减速或使大宗商品下跌30%


  目前中国所存在的问题核心在于政府投资,正因为扩张的财政支出,政府才产生很大的融资需求。中国货币市场显现出高度的内生性,财政决定货币,他分析指出,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是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而外汇储备增加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并不是中国货币增加的主要因素。

  因此,观察通货膨胀的趋势还是要关注政府的投资,目前投资已经出现了减速,这主要受到了主动因素,即决策层发现依靠政府投资强顶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以及由于楼市调控地方政府无法维系土地财政,财政收支出现问题的被动因素所影响。

  对于被寄予拉动投资厚望的保障房建设,保障房的高开工率并不等同于进度,目前来看由于保障房周边配套不齐全,需求并不大,不少地方政府采取了“轮候制”,即在了解究竟多少人有需求之后再来制定保障房建设计划,因此依靠保障房来顶起投资的效果可能将大打折扣。

  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实际投资增速或将回落至12%,政府投资的减速势必会使得不少蓝筹上市公司利润减少,股市可能必须忍受下行调整的阵痛。但他同时表示,这是一个良性的宏观信号,资金面拐点或已到,应增强中国经济软着陆和通胀拐点的信心。

  实体经济部门货币需求的变化对于流动性松紧至关重要,随着政府经济活动逐步弱化和经济下行,即使先行锁定资金的政策不马上松动,融资市场高度紧张状态也会出现相对松弛。

  如果中国投资减速,全球大宗商品或会下跌30%,信贷资源也能更多分配给私人部门,融资条件将改善。而如果投资被抑制,劳动力成本会有所下降,同时,财政从扩张转向中性,财政改革也就是减税才会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