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24日上午召开重要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查办情况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监察厅副厅长李忠诚在会上通报,目前已经立案侦查6件6人,2人获刑。而在伍超明泄密一案中,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东方证券、财富证券、方正证券、工行某部门、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微博)、金麦龙资产管理公司、甚至包括国内某重要研究机构,均牵涉其中。
经济数据的泄漏,是权利的“炫耀”?还是金钱的“买通”?是人为因素还是非人为因素?但有一点大家都会相信;泄密者绝对拿不出一个“临时工”就能顶罪的。
数据是宏观经济指标,它不仅关乎决策层对国家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控,更是普通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成为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风向标。市场经济体制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第一手的经济数据,谁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相反,其他人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甚至伤及国家利益。
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屡屡提前“早产”。每到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的关口,各大媒体头条遍布的宏观数据预测已经屡见不鲜,令市场意外的事,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却每每总会被新闻发布所印证。路透社能够7次对中国的经济数据作出十分精准的“预测”,显然不是该社的“水平”有多高。事实上,无论是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学者的准确预测,还是部分外媒堪比“章鱼哥”的连续精确报道,并非出于其过人的预判能力,而是源于中国的经济数据已经被人利用和操控了。
从核心经济数据泄密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部门经济数据安全保密方面缺乏制度制约。因为缺少严格的制度,才导致数据泄露。同时一些官员在法律责任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利益诱惑面前,有关官员的廉洁自控能力完全丧失,再好的制度也难以遏制他们的“冲动”。
从核心经济数据泄密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虽有刑罚保驾护航,但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经济数据安全制度设计,比如说对查看相关文件的级别要求、签收规定等方面。只有时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与未然,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比如加息方法,应不是某个领导说了算,会在审批过程泄密,只要采用相关人士择时投票 ,即时宣布,不就解决了,CPI等数据也是一样,各部门负责一样数据细节,在电脑程式设有权限,总结数据由电脑自动生成,公布时需多人同时权限打开,即时公布,那还能泄密 ?遏制数据提前泄密不是做不到,而是要有决心,有遏制数据被泄露的决心。
核心经济数据的泄密不仅给市场的公平竞争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并且核心经济数据泄密背后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尤其是在有股指期货的市场环境下,提前获得数据就可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并获得暴利。在中国股市上的影响就更正常了,那只股票不是在有利好前就有异动?
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数据重要性非常突出,宏观经济数据涉及到各方利益,提前被违法泄露,危害经济运行秩序,干扰市场公平竞争。作为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屡遭泄密的宏观数据显然将资本市场中的竞争者摆到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而此次对相关泄密人员的重罚也对市场秩序虽然起到了净化和重塑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把保密教育放在首位,从完善机制、加强落实、严格检查和查处等环节建立一整套保密管理体系。同时,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只有严惩,只有以“杀一儆百”的勇气和魄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类似事件的不断发生。
防止经济数据泄密,要从利益源头上遏制
评论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