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覆盖”折射了什么?
截止7月,新疆新农保试点已覆盖92个涉农县(市、区),惠及590万农牧民,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见9月28日《天山网》)
“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让人们进入老龄阶段、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超过退休年龄而无法工作的人们顺利度过晚年。在我国,有一个说法,孩子的教育决定中国的未来。实际上,另一个命题正在浮出水面——老人的命运承载中国的过去,与此同时,养老的紧迫性也同样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因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辈们已步入晚年,这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4个甚至更多的老人。很多时候,他们无力承担。因而老有所养的问题正是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的大事。中央2009年高瞻远瞩的在全国开展了养老保险逐步覆盖制度,而新疆截止7月止,却已做到了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是何等的力度和广度!它不仅是新疆城乡居民的福份,更折射出了新疆政府“民生第一”的高度重视。
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新疆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及新农保试点工作,它不但是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新疆养老保险制度的“率先覆盖”不仅标志着新疆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而且对于增加城乡居民家庭收入、促进城乡居民尽快脱贫致富、改变新疆城乡居民千百年来传统的养老模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因为,一方面要在全疆内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确保养老金发放到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手中,说起容易,做着难。新疆的农牧民分布广泛,地处山区多,要将这一政策落实到人,如果没有严肃认真的办事态度,心里没有农牧民,光统计工作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不用说办好。另一方面,新疆正逢百年一遇的大好开发建设时机,各行各业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自治区政府始终没忘将民生放在第一位,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重中之重地率先落实办理好新农保这一惠及全区农牧民的养老保险工作,使得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休群众。它不仅是新疆城乡居民的福份,而且反映了新疆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体现了自治区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更折射出了新疆民生第一的“新疆效率”。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