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空心化”才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20世纪以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早期的中国实业家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实业救国”运动,他们将爱国之情融入创业之中,为后世的中国企业家们做出了表率。改革开放以来,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们激流勇进,投身经济全球化的商海,为“中华实业之崛起”而不断拼搏,并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然而,步入新世纪以来,伴随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全球经济危机的突袭,整个实业环境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跑路”、“借贷”,多年引领中国民营经济的温州模式,突然走向令人意想不到的境地。《经济参考报》近日调研发现,与上半年相比,成本高、融资难、用工难等固有“难题”并未解决,而对行业和经济形势失去信心成了部分企业主的“新难题”。另外,摆在企业主面前的“转型”路,事实上也因企业转向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投资性行业走了样,产业“空心化”有扩大的趋势。(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110/28/t20111028_22794125.shtml

  “自己的工厂有1000多名员工,然而一年辛苦下来利润不足百万,而老婆在上海投资了10套房产,8年间获利超过3000万”、“在当下的国内环境下,起早贪黑一年,利润微不足道,而找准一个PE项目,动辄就有数倍利润。”这是两位企业家的感慨,更是中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镇痛。在暴利的引诱下,在内有货币紧缩政策、房地产限购政策,外有出口环境变化的多重压力下,大量产业资本外溢,变成民间游资进入房地产、金融投资领域,已经“实业空心化”的温州危机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资本都有其逐利本性,实业投资所产生的利润回报率还不如房价一月的上涨,谁还去做实业投资?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中小实业企业在挣扎中也要到房市捞一把,整体经济出现“实业空心化”,这将使得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深度危机,因为,民营中小企业是宏观经济的毛细血管,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连它们也纷纷撤出主业,投向到房地产等领域的投机中,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必将出现严重问题。

  去年以来,由于国内国际双重影响,中国的通胀水平一直处于高位,加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烧不退,导致国内政策一直偏紧,政府一直把控制通胀放在首位。然而,随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人们意识到了国内经济目前的首要问题不仅是控制通胀,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更重要的是把重心转到关注“实业空心化”上来。有关专家指出,“房价泡沫化”与“实业空心化”是中国经济受腐蚀的表里,关注实业空心化比关注防通胀更重要。

  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实业创造财富,是经济的根本。非实业则不能创造财富,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业的发展。但是,一个一味靠非实业带动实业发展的经济体制本就是不合理的,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就面临瘫痪的威胁。而如果任由这种“实业空心化”发展下去,随着产业资本不断流向资产领域和虚拟经济,“实业空心化”导致的泡沫经济会愈演愈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靠资产价格连续暴涨来带动,一旦泡沫破裂,对国民经济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方面,日本、东南亚和迪拜都是前车之鉴。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一个转型时期,往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对转型时期的企业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政府而言,仅仅靠一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扶持政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经济的转型升级只能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只能靠实体经济的再造而非资产领域的虚假繁荣。此时,政府和企业家必须携手努力,政府要从根本体制上改变目前做实业的环境,企业家们在各个实业领域埋头苦干而不是想着把资金拿来炒作时,才能重振我们的民族实业,才能促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变,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