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绝对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人物,他在面见当时东晋第一权臣桓温纵论天下大事之时,扪虱而谈的气势,除了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之外,也使自己名声大振,要知道,当时的桓温挟平巴蜀、扫石羯、败苻氐、北伐中原、引旆秦效,威震三辅,所向无敌,英名震动天下,正处于他事业的最顶峰,而王猛彼时只是敌占区的一介布衣,其神态自若、侃侃而谈的名士风度自然令桓温刮目相看。喃喃的说一句“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啊!”
由于当时东晋朝廷内部的斗争,东晋历史上最有希望收复失地,重新统一全国的唯一一次机会就这样悄然而逝。桓温没有一鼓作气继续进兵,而是撤兵回归了,撤兵之时桓温赐王猛车马,拜督护,并请王猛与自己一起南归。不过,王猛拒绝了,而这一拒绝也使王猛之名声动北国。
后来前秦的苻坚接受大臣吕婆楼的推荐把王猛召进宫中,两人竟然一见如故,史载两人“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从此,两人开始了一段珠连璧合的合作生涯,共同把前秦推到历史的顶峰。
王猛首先帮助苻坚把老家关中治理好,使一个只知打打杀杀因为历史机缘而偏居一隅的游牧民族政府弄得像个样子。
公元359年八月,王猛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京兆尹。负责当时前秦的首都长安的治理。王猛在长安雷厉风行,以法治国,凡是犯死罪者一律鞭杀。在苻坚的坚定支持之下,王猛和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严厉查处害民乱政的官吏豪强,即使面对皇亲国戚也毫不手软。先帝苻健的妻弟强德酗酒行凶,劫人财产,抢男霸女,为百姓大患,王猛立即将他捕杀,陈尸于市。“自是公卿以下无不惮猛焉”,氐族豪强见到他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个月之内贵戚豪强被诛死者二十多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令行禁止,路不拾遗。前秦由是大治,苻坚感慨地赞叹道:“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
当时前秦行政效率之高,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一则事例中见其一斑。史书上记载,王猛手下,广平人麻思向王猛请假回家奔丧,王猛对他说:“你马上收拾一下就上路,今晚我就发函通知沿途。”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的官府均已经接到通知,并照章安排其食宿。其行政效率之高,令行禁止如此,即使是放到现在,恐怕也是少有的。
不久,王猛被拜相开始了他人生的巅峰之作,即帮助前秦打天下,当时的情形是十分天下,前秦仅据其二。因此,自公元366年开始,王猛施展其军事才能,他率军攻打东晋的荆州,即原桓温的老巢(此时桓温已经去世)、讨伐叛乱的羌族首领敛歧、征伐前凉的张天锡等等,无一不取得了胜利,同时还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瘦等的叛乱,充分的展示了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到公元375年,王猛因病去世的时候,天下已经十之七八都归了前秦了,至少表面是如此。
苻坚曾经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倦怠,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姜太公一样,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
如此重臣,苻坚自然是舍不得他离去的,因此,在王猛生病之时,苻坚亲自到南北郊以及宗庙、社稷坛,去祈求神灵,并分派侍卫大臣前往黄河、华岳遍祈诸神,为王猛延命,皇帝为大臣祈寿,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然而,天命不可违,王猛还是在没有能够全部实现平生抱负的遗憾中去世了。
王猛去世之后,苻坚亲自装殓王猛,极尽哀荣之盛,三次前往痛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所从来不曾有过的。苻坚并对太子苻宏说:“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王猛字景略)之速也?”
而王猛临终之前,也给苻坚上表,最后一次尽臣子的职责,劝苻坚暂缓征战步伐:“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并一再告诫苻坚不可匆忙伐晋,“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可惜,王猛的这些告诫,苻坚很快就忘记得一干二净,直接导致了后来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并终至身死国灭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