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企业:越出货越赔钱
作者:刘陇华 张桂玲
降价背后的商业盲区
德国汉堡展会上出现的0.68欧元/瓦的组件报价,也许只是企业之间用“白菜价”拼杀海外市场的一种策略,但是,企业之间的这种价格战却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商业盲区”——市场需求与行业产能之间的严重不平衡。
其实早在2011年初,市场需求与行业产能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显现出来,然而,鉴于2010年国际市场的良好表现,许多国内企业对2011年的市场预期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怀,依然希望这一年如同刚刚过去的2010年那样美好,不曾有过最坏的打算。
就连曾经稳坐产量头把交椅的龙头老大——尚德电力,对市场的预期也是非常积极的,在其2010年集团财报中,尚德电力对其2011年组件出货量的预期达到2.2吉瓦,通过组件产品的销售为其带来34~36亿美元的收益,同时还希望公司综合毛利润能够涨到20%~22%的范围内。
然而,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的寒流来得悄无声息,又毫无征兆,也让人不愿接受,又猝不及防。
就在光伏企业正在为即将到来的2011年而纷纷扩张产能的时候,欧洲各国削减补贴的消息纷至沓来,市场一下子陷入窘境,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的产能怎么消化?这成为国内光伏组件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难题。
“降价”成为各组件厂商被逼无奈的选择。
销售在增加,毛利在下降
由于光伏组件的超额供应,一些领先的供应商利用其强势的品牌效应,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来提高市场份额。随着价格的一再下调,国内各大组件厂商的出货量出现了明显回升,这在国内各大光伏企业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就可以获知,详情见表1。
表1 国内主要光伏企业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汇总(单位:美元)
公司名称 |
总出货量 |
净营收 |
毛利润 |
毛利率 |
运营利润 |
净利润 |
净亏损 |
摊薄每股收益 |
尚德电力 |
环比增长2% |
8.307亿 |
3370万 |
4.10% |
负1.703亿 |
—— |
2.595亿 |
亏损1.44 |
赛维LDK |
508.6兆瓦 |
4.994亿 |
1100万 |
2.2% |
负4790万 |
|
8770万 |
0.62 |
英利绿色能源 |
410兆瓦 |
6.806亿 |
1.501亿 |
22.10% |
8140万 |
5810万 |
—— |
0.36 |
晶澳太阳能 |
401兆瓦 |
4.13亿 |
|
负2.7% |
负3130万 |
—— |
3540万 |
亏损0.22 |
天合光能 |
396兆瓦 |
5.795亿 |
9830万 |
17.00% |
3280万 |
1180万 |
—— |
0.17 |
阿特斯太阳能 |
287兆瓦 |
4.82亿 |
6370万 |
13.20% |
2500万 |
710万 |
—— |
0.16 |
晶科能源 |
254.1兆瓦 |
3.506亿 |
8920万 |
25.40% |
6340万 |
3640万 |
—— |
0.34 |
中电光伏 |
89.3兆瓦 |
1.44亿 |
370万 |
2.60% |
负1130万 |
—— |
1690万 |
亏损0.42 |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尚德电力第二季度交货量环比增长了2%,净营收达到8.307亿美元,依然稳坐国内厂商第一把交椅;
虽然赛维LDK第二季度的总出货量达到了508.6兆瓦,但是其主营业务为硅片,其硅片的销售在其总出货量中占去了绝大部分,达到429.2兆瓦,而其组件出货量仅为79.4兆瓦,因此其出货量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英利绿色能源第二季度交货量达到410兆瓦,环比增长了36%,成为第二大光伏组件供应商;
晶澳太阳能第二季度总出货量也不低,达到了401兆瓦;
天合光能第二季度出货量达到396兆瓦,环比增长23.7%,同比增长77.9%;
阿特斯第二季度组件出货量为287兆瓦,同比增长了58.6%,这个季度的出货量是阿特斯有史以来非常不错的成绩;
虽然现在晶科能源深陷“污染门”事件无法脱身,但是其第二季度组件出货量依然表现不俗,达到254.1兆瓦;
在国内几大组件厂商中,唯一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就是中电光伏了,其第二季度出货量仅为89.3兆瓦,远远低于此前120兆瓦~130兆瓦的预期。
从八大厂商出货量的总体情况来看,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出货量的提升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再看看盈利情况,这些企业就不像提销量那样兴致勃勃了。
这一季度国内各大企业的盈利状况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英利绿色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太阳能的毛利率维持在两位数之外,其余4家厂商的毛利率都不超过5%。
其中最具有戏剧性的就是尚德电力,虽然尚德电力出货量位居八大厂商之首,但是其毛利率却仅为4.10%,其营运利润也出现了负增长,达到负1.703亿美元。
另外,晶澳太阳能可以说是这几家企业当中财务报表最为难看的一个,其各项财务指标基本处于“负”状态,毛利率为负2.7%,营运利润为负3130万美元,净亏损达到3540万美元,摊薄每股收益亏损0.22美元。
这样的财务报表让这些企业情何以堪?
一方面,由于价格的下降,各大厂商的组件销量开始抬升,另一方面,组件厂商又不得不面对利润被摊薄的尴尬,更甚者还要面对亏损或者倒闭的厄运。光伏企业究竟是在走向伟大的复兴?还是正在走向穷途末路?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