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就是钱脉(2)-吕不韦“谋”秦国
在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中国经济不发达,实现重农抑商国策。各阶层是士农工商,士大夫排在第一,商业排在末位。而作为商人的吕不韦肯定不甘心情愿。历史之所以选择吕不韦,而不是王不韦,赵不韦,或者说,吕某某,是因为吕不韦是那个时代商人的代表,是那个时代商人的杰出领袖。吕不韦是公元前235年,战国未年的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滑县)人,他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商人。《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说他是阳翟人。阳翟即今河南禹县。但《战国策》却说:“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濮阳即今河南濮阳。《汉书》的作者班固曾说司马迁写《史记》多采用《战国策》所载,未免以偏概全。在为吕不韦作传时,太史公偏不采用《战国策》的说法,特意点明吕不韦是阳翟人,可知其必有所本。 《史记》说他“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战国策》只是笼统地说他“贾于邯郸”,也未明说他做的是什么生意。不过,《战国策》记载的吕不韦与其父亲的对话,泄露了天机。吕不韦问其父:“珠玉之赢几倍?” 其父回答:“百倍。” 由此可以推测,吕不韦很可能做的是珠宝生意。其实他具体做什么生意并不重要,一句“贩贱卖贵”,也就道出了商贾致富的要诀。“贩贱卖贵”,通俗讲来,就是“买贱卖贵”。“贩”,照《词源》的解释,就是“贱买而贵卖”。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投机倒把”或商业贸易。他囤积居奇、贩贱卖贵,成为赵国巨富。专制时代的商人都有个非常大的缺憾,就是只富不贵。只有做了官,才能又富又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人富裕之后必然要向政治延伸,且商人在当时社会上排在末位,也未免太过了。所以作为首富商人的吕不韦当然要找捷径谋求政治地位。于是便有了吕不韦谋国的典故。《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战国策·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记载更加详细。其中,说——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于是便开始了其谋国的故事。
安国君的儿子嬴异人(后改名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秦昭王(后人也称之为秦昭襄王)是先秦比较重要的一个诸侯国王,名叫嬴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弟。公元前306年,十八岁的嬴稷即秦王位,先任用魏冉为相国,以白起为将军,屡次与赵、魏、韩、楚、齐进行争地之战,占领了列国大量土地。之后用范雎为相国,采取"远交近攻"之方略,拉开了秦统一天下之序幕。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秦昭王四十七年。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的时候,他立的太子死了。过了两年,秦昭王立其次子安国君嬴柱为太子。异人便是安国君的儿子。作为当时诸侯国中第一强国的秦国王孙,异人怎么会流落到了赵国呢?按照当时国与国交往的惯例,两国讲和后,为了互相取得信任,往往要把一个王子或王孙作为人质抵押给对方,以保证两国协约的贯彻落实和两国的和平共处。这种特别的人质,当时叫“质子”。可以想象,一旦两国交恶,战事一起,首当其冲的是两国的人质。所以,两国的国君一般不愿将太子或自己宠爱的王子、王孙,派到敌国去当人质。做人质的,更多的是庶出的子孙或不被国君喜爱的子孙。异人就是“秦诸庶孽孙”。庶,即庶出;孽,也是庶出的意思,即不是正妻所生。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是其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不幸的是,异人的母亲夏姬偏偏不得宠,夏姬的儿子自然也就不讨安国君喜欢。所以,到赵国当个人质这样“光荣而又艰巨”任务,便落到了异人头上。异人到赵国当人质,并没有使秦国对赵国的挑衅、侵略有所收敛。秦国反而屡次攻打赵国,根本不为异人的安危着想。赵国君臣也知道异人在秦国的可怜地位,所以既没有给他应有礼遇,也没有把他真正当做人质来要挟秦国。他们知道,异人在秦昭王和安国君那里是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人物,杀了异人,不仅不能削弱秦国的力量,反而给了秦国大举进犯的口实。所以,异人名为秦国送到赵国的人质,实际上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秦、赵两国都没拿他当回事。《史记》明文记载:“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司马迁用一句话概括了其境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但 吕不韦见到异人后便发现异人是一件奇珍货物,颇具投资价值,可以囤积居奇。在一般人看来,异人在秦国是最没有前途的一个王孙。因为秦昭王还健在,秦昭王立的太子虽然是异人的父亲安国君,但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的年纪既不大,也不小,排在中间,而且是已经不受安国君宠爱的夏姬所生,是庶出,所以怎么排也排不到异人将来继承王位。在吕不韦看来,秦昭王虽然健在,但他在位近五十年了,目前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垂垂老矣。人都有生老病死,对于一国之君也不例外。作为太子的安国君嬴柱这时年纪也不小了。一旦秦昭王去世,嬴柱必能登上王位,下一步便会选立储君。未来的储君只能从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挑选。只要是嬴柱的儿子,应该都有机会。虽然相对说来,异人的机会可能是最小的。但对于善于投机的吕不韦来说,哪怕是只有一线希望,也值得一试! 况且,吕不韦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他在越国经商,只能接触异人 ,无论异人好坏,他都要扶持他上去,因为在诸侯各国中,秦实力最强,秦统一天下或说霸主地位是迟早之事。吕不韦经过细致了解,发现这一线希望可以变为一片希望。因为嬴柱“正妻”是无后的 华阳夫人。作为“正妻”的华阳夫人没生儿子,那么,嬴柱将来选太子,只能从他并不怎么宠爱的姬妾所生的儿子中挑选。如此说来,异人的机会就大了些。事在可由人为,这是商人的天性。当然,即使在现在,吕不韦当时的所作所为,很多人也不敢这样做。所以说,历史选择了吕不韦,吕不韦也创改了中国历史,创造了历史神话。因为,秦昭王何时死是个未知数。 秦昭王死后嬴柱是否能顺利即位是个未知数。嬴柱是否能立异人为太子是个未知数。异人即使被立为太子,是否能顺利接班是个未知数。异人即使在若干年后顺利坐上王位,是否对吕不韦的付出心怀感恩,是否能让吕不韦飞黄腾达,更是个未知数…… 但是,这些都江堰市是后人的分析,也许当时吕不韦没有想这么多,也有可能。即使扶持异人不能当国君,但成为贵族、普通一王子,也具有投资和开发价值,也能护身挤入上游社会,所以风险也并非很大,还是深具投资价值的。投资价值的大小,关键在于开发商的眼光与手段,方法与策略。而且从一般人情世故说,结交达官贵人也是一般商人所乐于做的。也许现代人的分析过于世故了此。这也难说。反正历史无法详细考评考证。
吕不韦的感情投资
在中国古代商人中,吕不韦的经商策略是无与伦比的,其成就是卓越出众的,其功绩是丰功至伟的。其其商道是值得推崇的,其商德是是彪炳的。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懂得感情投资。在商业活动中,感情投资是一本万利的,但商人能深暗其道地懂得感情投资,能鞭辟入里地进行感情投资,实在是少见少有。故才有“无奸不商”之说。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话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生民涂炭。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周王朝的各路诸侯经过数百年的互相攻伐,到此时,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那是一个狼烟四起兵气连云的时代,那是一个杀人如麻白骨成山的时代,那是一个英才辈出各领风骚的时代,那是一个此消彼长风云变幻的时代……
一、落魄王子,命悬一线
战国末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富兵强之基础,开始向东方扩张,在与周边国家的争战中胜多负少,不断蚕食鲸吞邻国的土地,被六国称为"虎狼之秦"。在秦赵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长平之战。按照当时国与国交往的惯例,两国讲和后,为了互相取得信任,往往要把一个王子或王孙作为人质抵押给对方,以保证两国协约的贯彻落实和两国的和平共处。这种特别的人质,当时叫"质子"。按说,一般是力量弱小的一方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将自己的儿子或孙子送到力量强大的一方去做人质。但是,在先秦,力量强大的一方在不能灭掉对方的情况下,也常常将自己的儿孙送到弱小的一方做人质,以示绝不相欺。这其实是强国对弱国的一种安抚之计。
秦异人就是秦国送到赵国的质子。嬴异人(后改名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秦昭王(后人也称之为秦昭襄王)是先秦比较重要的一个诸侯国王,名叫嬴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弟。公元前306年,十八岁的嬴稷即秦王位,先任用魏冉为相国,以白起为将军,屡次与赵、魏、韩、楚、齐进行争地之战,占领了列国大量土地。之后用范雎为相国,采取"远交近攻"之方略,拉开了秦统一天下之序幕。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秦昭王四十七年。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的时候,他立的太子死了。过了两年,秦昭王立其次子
二、感情投资,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赵国的首富,从事投机倒把的生意。一天在邯郸街头发现了秦异人。《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秦异人作为一个王子被质赵国,流落街头。堂堂秦国王孙,沦落到这般田地,不由使锦衣玉食的富商吕不韦心生怜悯。并先先去拜访异人,立即便发现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对此进行了记载。其中写道——
(不韦)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
用现代话说,即是这样的:
吕不韦前去拜访异人。一见面,吕不韦开口就让异人吃了一惊。吕不韦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异人以为吕不韦吃错了药,不由大笑,说:"你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 不韦没有笑,而是很认真地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异人一听,收敛了笑容,拉着吕不韦坐下,表示要与他深谈。吕不韦落座后,一板一眼地为异人分析起了秦国的局势。他说:"秦王老了,您的父亲
吕不韦一见异人后立马便宜觉得 机会就在眼前,并认为异人是一个“奇货”。为什么呢?第一,异人不蠢,能明白事理,一点就通。第二,有政治抱负,想继承王位,只是没有条件。第三,机会均等一亘出现,反应很快,善于抓住机会、把握机遇。第四,重情义工,一开口,便许诺平分江山,正合吕不韦意。
三、囤积居奇,移花接木
《战国策·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记载——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
用现代白话说,即是:
吕不韦自认识异人后非常兴奋,他决定对异人投资,但又有点不放心。因为在吕不韦的时代,对一个政治人物进行投资,还史无前例。所以,他要咨询一下他的父亲。吕不韦跑回家问其父亲:"种田能获利几倍啊?" 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又问:"经营珠宝生意能获利几倍?"其父答:"一百倍。" "那么,帮一个国王登上王位、安定一个国家呢?" 吕不韦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一定非常惊讶。因为"立主定国"这样的事,实在难以用数字计算出有多大的利。所以,他说:"那就获利无数了。"吕不韦对父亲说:"您看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者,累死累活还不能丰衣足食。如果建
接着,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年老色衰,别人对她的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太子宠爱你,你却没有儿子,将来年纪大了怎么办?不如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太子在世时,你受到尊重;将来太子死后,你立的儿子继位为王,你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等到年老色衰、宠爱失去后,你那时即使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异人贤能,而他自己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所以他想主动依附你。你若真能在此时帮助他成为王位接班人,那么你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宠的。"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深深打动了
一日,趁嬴柱闲来无事,华阳夫人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提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华阳夫人说,异人非常有才能,也很贤明,从赵国来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见嬴柱无动于衷,华阳夫人便使出了女人的常用武器-哭。她抽抽搭搭地流着眼泪,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异人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一见心爱的人伤心落泪,如杏蕊含露,似梨花带雨,男人的心立刻软了-嬴柱不假思索便答应立异人为继承人。 华阳夫人止住眼泪,觉得嬴柱虽然答应了,但口说无凭,要求嬴柱立字为据。嬴柱无奈,就和华阳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华阳夫人的目的达到,忙通知了她的姐姐。她的姐姐又通知了吕不韦,并引吕不韦来见嬴柱和华阳夫人。史载:"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有了嬴柱的支持,并且成了嬴柱的接班人,异人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在赵国的地位,都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再加上吕不韦源源不断的后续投资,异人财大气粗,开始交结四方豪俊,收揽宾客,名气越来越大。
《战国策》中记载与史记不同,认为吕不韦是通过
笔者认为,两者都有可能,但史记更加可信。也许,双管齐下,功效更加靠谱。
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东周列国志》记载——
再说不韦向取下邯郸美女,号为赵姬,善于歌舞,知其怀娠两月,心生一计,想道:"王孙异人回国,必有继立之分。若以此姬献之,倘然生得一男,是我嫡血。此男承嗣为王,嬴氏的天下,便是吕氏接代,也不枉了我破家做下这番生意。" 因请异人和公孙乾来家饮酒,席上珍羞百味,笙歌两行,自不必说。酒至半酣,不韦开言:"卑人新纳一小姬,颇能歌舞,欲令奉劝一杯,勿嫌唐突。"即命二青衣丫环,唤赵姬出来。不韦曰:"汝可拜见二位贵人。"赵姬轻移莲步,在氍毹上叩了两个头。异人与公孙乾慌忙作揖还礼。不韦令赵姬手捧金卮,向前为寿。杯到异人,异人抬头看时,果然标致。怎见得?云鬓轻挑蝉翠,蛾眉淡扫春山,朱唇点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白玉。微开笑靥,似褒姒欲媚幽王;缓动金莲,拟西施堪迷吴主。万种娇容看不尽,一团妖冶画难工。 赵姬敬酒已毕,舒开长袖,即在氍毹上舞一个大垂手小垂手。体若游龙,袖如素蜺,宛转似羽毛之从风,轻盈与尘雾相乱。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赵姬舞毕,不韦命再斟大觥奉劝,二人一饮而尽。赵姬劝酒完了,入内去讫。宾主复互相酬劝,尽量极欢。公孙乾不觉大醉,卧于坐席之上。异人心念赵姬,借酒装面,请于不韦曰:"念某孤身质此,客馆寂寥,欲与公求得此姬为妻,足满平生之愿。未知身价几何?容当奉纳。"不韦佯怒曰:"我好意相请,出妻献妾,以表敬意,殿下遂欲夺吾所爱,是何道理?"异人跼蹞无地,即下跪曰:"某以客中孤苦,妄想要先生割爱,实乃醉后狂言,幸勿见罪!"不韦慌忙扶起曰:"吾为殿下谋归,千金家产尚且破尽,全无吝惜,今何惜一女子。但此女年幼害羞,恐其不从,彼若情愿,即当奉送,备铺床拂席之役。"异人再拜称谢,候公孙乾酒醒,一同登车而去。其夜,不韦向赵姬言曰:"秦王孙十分爱你,求你为妻,你意若何?"赵姬曰:"妾既以身事君,且有娠矣,奈何弃之,使事他姓乎?"不韦密告曰:"汝随我终身,不过一贾人妇耳。王孙将来有秦王之分,汝得其宠,必为王后。天幸腹中生男,即为太子,我与你便是秦王之父母,富贵俱无穷矣。汝可念夫妇之情,曲从吾计,不可泄漏!"赵姬曰:"君之所谋者大,妾敢不奉命!但夫妻恩爱,何忍割绝?"言讫泪下。不韦抚之曰:"汝若不忘此情,异日得了秦家天下,仍为夫妇,永不相离,岂不美哉。"二人遂对天设誓。当夜同寝,恩情倍常,不必细述。次日,不韦到公孙乾处,谢夜来简慢之罪。公孙乾曰:"正欲与王孙一同造府,拜谢高情,何反劳枉驾?"少顷,异人亦到,彼此交谢。不韦曰:"蒙殿下不嫌小妾丑陋,取侍巾栉,某与小妾再三言之,已勉从尊命矣。今日良辰,即当送至寓所陪伴。"异人曰:"先生高义,粉骨难报!"公孙乾曰:"既有此良姻,某当为媒。"遂命左右备下喜筵。不韦辞去,至晚,以温车载赵姬与异人成亲。髯翁有诗云:新欢旧爱一朝移,花烛穷途得意时。尽道王孙能夺国,谁知暗赠吕家儿!异人得了赵姬,如鱼得水,爱眷非常。约过一月有余,赵姬遂向异人曰:"妾获侍殿下,天幸已怀胎矣。"异人不知来历,只道自己下种,愈加欢喜。那赵姬先有了两月身孕,方嫁与异人,嫁过八个月,便是十月满足,当产之期,腹中全然不动。因怀着个混一天下的真命帝王,所以比常不同,直到十二个月周年,方才产下一儿。产时红光满室,百鸟飞翔。看那婴儿,生得丰准长目,方额重瞳;口中含有数齿;背项有龙鳞一搭。啼声洪大,街市皆闻。其日,乃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朔旦。异人大喜曰:"吾闻应运之王,必有异征,是儿骨相非凡,又且生于正月,异日必为政于天下。"遂用赵姬之姓,名曰赵政。后来政嗣为秦王,兼并六国,即秦始皇也。
秦始皇究竟是否吕不韦儿子,已经无法考证。但其雄才大略,有吕不韦风格;加上,其行暴政,民众欲泼污水于其身,也讲得过去;同时,秦异人与吕不韦共用过一妇人,也是历史事实,且说明其关系非同一般,即中国古代所说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