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外资零售企业1996年初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15年,以2005年中国零售业市场全部开放为分水岭,上述各家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已经调整过2-3任“掌门人”。而在最新这批被更换的中国区负责人中,除麦德龙原中国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蔡天乐2008年上任,任职时间不足4年外,其余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中国区负责人的任期基本在5年左右。最近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的辞职,终于让人们看到一个趋势,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中国运营多年的跨国零售巨头们开始在2011年集体“换帅”。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中国零售市场5年时间的经济环境已经很大,这些负责人从当初刚进市场到开始发挥能力、实现设想到如今,思维与行事方式已逐渐固化,不再合适未来新的大环境,换入新鲜血液后可能带来新的思维和发展方式。下文由南都记者田爱丽实习生王涵采写,发表于2011年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第C12版,原标题为:跨国零售巨头中国区集体“换届”五年一拐点连锁业游戏规则渐变。
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的辞职,终于让人们看到一个趋势,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中国运营多年的跨国零售巨头们开始在2011年集体“换帅”。
最先引领这一趋势的是全球排名第三的英国零售巨头TESCO。今年3月,该集团韩国区的首席运营官施敦庭取代原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陶迩康正式成为中国区的新任CEO。时隔5个月之后,全球排名第二位的法国家乐福也宣布,任命家乐福国际发展市场执行董事Thierry Garnier担任中国区新总裁,明年4月正式上任,而在华任职6年的家乐福原中国区总裁罗国伟则于明年4月调回总部。
紧跟着9月30日,麦德龙发布公告称,何哲伟先生接替蔡天乐出任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10月17日,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披露,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辞职。近日,继续有多位零售业人士在微薄上爆料称,LV中国区总裁即将易人,施安德将去新的公司任职。一年之间,在全球零售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几家外企纷纷调整“一把手”。
更换掌门人适应新环境
自外资零售企业1996年初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15年,以2005年中国零售业市场全部开放为分水岭,上述各家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已经调整过2-3任“掌门人”。而在最新这批被更换的中国区负责人中,除麦德龙原中国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蔡天乐2008年上任,任职时间不足4年外,其余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中国区负责人的任期基本在5年左右。
“中国政府五年换届,这些外资零售巨头的人事变动也相当于五年一次的‘换届’。”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中国零售市场5年时间的经济环境已经很大,这些负责人从当初刚进市场到开始发挥能力、实现设想到如今,思维与行事方式已逐渐固化,不再合适未来新的大环境,换入新鲜血液后可能带来新的思维和发展方式。
的确,从中国向外资开放零售市场以来,各级政府为引进各位重量级企业,多以“软弱、迎合、超国民待遇”姿态一路“绿灯”,受此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得以疯狂的速度在中国市场攻城拔寨,迅速占取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目前甚至形成在部分市场的外资大卖场垄断局势。“其实这种初期的发展模式源于中国市场的不成熟,同时造成消费者、零售商、供应商之间关系矛盾突出。”王先庆表示,这是一种原始的粗放式扩张,目的主要是在短期内扩发规模。
首先要注意到这是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出现的问题,包括造假门,价格门,质量门等都是部分地区出现的,是局部问题而不是整体问题。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进程加快,疏于管理,造成了部分企业鞭长莫及,各自为政,影响了整体的形象.外资企业对中国区高层调整,有利于重整企业在中国的形象。
从“迎合”到“加强监管”
但从去年开始,大环境变了,零售业游戏规则也开始收紧。
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流通产业是一大推动器。但去年开始,由于多种原因,物价上涨。为此,搅乱物价市场的违法行为成为发改委监管的重点。今年初,家乐福因“价格欺诈”被作为典型处以行政罚款。如今,沃尔玛重庆“绿色猪肉”事件又因食品安全问题致使13家门店被责令停业15天整改。
“首先要注意,这是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出现的问题。包括造假门、价格门、质量门等都是部分地区出现的,是局部问题,而不是整体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示,不过这也暴露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进程加快,疏于管理,造成了部分企业鞭长莫及、各自为政的问题。同时,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发展过快导致人才不足、素质不高,在经营理念上很难贯彻总公司的精神。造成部分地区的管理层违背了中国国情,违背了必要的管理条例。“因此高层的变动,一定程度上,是外资企业出于提高管理的考虑。”
事实上,目前对于官方政府,对于行业,对于老百姓,外资企业在华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在变化。王先庆认为,这就像恋爱期间,恋人对对方的缺点完全忽略、看不见,各级政府为引进这些外资超市巨头极力迎合并“呵护备至”。但结婚后逐渐看到缺点。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外资超市的监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其滥用消费影响力地位的一个警示。
市场新策略的挑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处罚行动中,素来作为零售业职能主管部门的商务部一直处于缺位状态,没有联合执法,而是由国家发改委、重庆工商局单独行动。“这其中折射出来的信号或许是,中国政府以往给予外资零售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正在过去,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违法成本正在逐步提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业资深人士表示。
“本土零售业逐步成熟,加剧市场竞争性。随着整个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和成熟,已经给外资企业带来压力。”黄国雄表示,这说明了外资的进入必须慎重考虑,不能采取遍地开花,快速发展盲目开店的方式。如果盲目发展,关门、退出等现象仍会继续发生。有零售业人士认为,到2015年国内大卖场将出现饱和,重新洗牌。“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管理方面需要不断加强。随着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慢慢弱化,公众注意力的提升,外资零售企业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
大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到外资零售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和未来发展策略。在与国内本土企业逐步平等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水土,“换人”或可带来新的尝试。不过,下一轮发展显然将变得更为艰难。
http://nf.nfdaily.cn/epaper/nfds/content/20111021/ArticelC12003FM.htm
附:四大外资零售巨头水土不服?
2011年10月25日《新商报》第07版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TESCO、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全球四大零售巨头今年相继对中国区“一把手”进行了更换。
“此次换将说明外资零售商正在考虑现有发展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表示,麦德龙、TESCO已退出中国商超第一梯队,这足以说明其在中国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其规模化模式在中国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换血”适应新环境
今年3月,英国零售巨头TESCO宣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陶迩康将调回英国总部,其韩国区首席运营官施敦庭正式接替陶迩康成为中国区的新任CEO。
5个月之后,法国家乐福也宣布,任命家乐福国际发展市场执行董事T hierryG arnier担任中国区新总裁,而在华任职6年的家乐福原中国区总裁罗国伟则于明年4月调回总部。紧接着,9月30日麦德龙发布公告,何哲伟将接替蔡天乐出任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10月17日,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辞职,沃尔玛亚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思哲将暂时兼任沃尔玛中国临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四大外资零售巨头的原中国区掌门人,在他们任期内均是带领企业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然而,对于这样的“开国功臣”,为何纷纷被撤换呢?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中国零售市场的经济环境已经很大,外资零售企业负责人从当初进入市场,到开始发挥能力、实现设想到如今,思维与行事方式已逐渐固化,不再合适未来新的大环境,换入新鲜血液后可能带来新的思维和发展方式。
国内零售市场目前竞争激烈呈现白热化,已呈现饱和竞争局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消费需求升级,外资零售企业当前的发展模式局限愈发显现。
“超国民待遇”取消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梁焕磊指出,外资零售企业的光环渐渐褪去,享受优惠政策不断减少。尤其在国民待遇实施更普遍以后,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慢慢被终结,这也使本土企业在很多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今年2月,作为美国最大电子商品零售商百思买就在苏宁、国美等本土零售巨头的夹击下,关闭了它在中国内地的全部9家门店,尽管关店之时曾强调年内还会以百思买的品牌重新在上海开店,但这一重开店计划至今还没有明确方案。
梁焕磊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而言,不同地区市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要统领一个企业在这个市场运作且业绩优良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规模庞大,地区差异明显,消费者购买行为各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这都是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经营面临的难题。
洪涛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发展迅猛,但是零售业多业态依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仍然没有形成,同质化发展严重,过度竞争现象显现,这都是外资零售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经营未及预期的原因。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
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1-10/25/content_557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