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语出《 史记·留侯世家》。对自己忠心的语言听起来不舒服,但能够有利于自己的作为趋向成功,良好的药品进口会带来苦味,但有利于驱除疾病。
忠直之言常会带有劝诫性质,而且又常常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听到的人常会觉得难堪,有一定的接受难度。从听人言的角度审视忠言,当乐意听取之,当立即用以作为新行动的调整方向,让自己的新行动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成功;从进人言的角度审视忠言,当有效调整语气、用词、角度,使语态和缓,用词恰切,角度舒坦,让进言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
从服药的角度审视,良药不一定苦口,现代的药品还常常会让服用者觉得口感良好,自然绝不会有苦味,因此“良药苦口利于病”从现代生活角度来看,是不成立的。这句话只是在古代的时候才有一定意义,因为在古代,人们患病常服用草药来治病,而草药常常是苦味浓重的。
现代社会中还有专门进忠言的工作,秘书、参谋、智囊的工作就是专门进忠言的。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来讲,如何进忠言就是他们的一种职业能力和水平。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需要进忠言的事,这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进忠言,如何让忠言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底下想专门对两个有关进忠言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进忠言的时机问题。时机是一种机遇,它是时间中的一段有利于某一契机实现的时间,自然而至的有利于某一契机实现的时间常被人们称作天时,当然天时很难得,但是时机是可以伺候的,甚至时机是可以创造的。进忠言的时机也就是进忠言的机会,进忠言的机遇,进忠言的机缘,进忠言的时辰,进忠言的关口,进忠言的节骨眼。晋,虞溥《江表传》有曰:“精识时机,达幽究微,则顾谭 。” 唐,杜荀鹤《寄从叔》诗曰:“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进忠言需要审时度势,也就是进忠言务须选准时机或创造时机。时机既是时间,又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言的环境包括气候(自然气候,政治气候,经济气候等)、世态(家庭状况,单位状况,周边人事状况等)、精神(受言者的健康状况,受言者的情绪状况等)
进忠言的措辞问题。进忠言自然是采用说话,但也可以使用呈文,还可以使用其它方式。说话也罢,呈文也罢,其他方式也罢,选用恰当的语句和选用恰当的词语是进言成功与否的又一重要的决定因素。褒义词和贬义词的选取,褒义句和贬义句的选择,语言表述的节奏、速度的选择,语言发音的轻重选择,表述时的表情的采选,形成了进忠言措辞的一个大包,把这个大包中的问题一一胜解,就能保证这个大包获得良佳的结果。这里面有许多技巧,是值得人们好生研究的。选用不当会使忠言逆耳,选用得当能使忠言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