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点大跌不改中期向上的趋势


  本周A股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周一受A股暂停新股发审审核工作的影响,A股大涨,但周三开始连续三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跌超过100点,以跳空缺口的方式跌破60日均线,从日K线形态上看,本次上涨行情似乎已经结束。

  不过,从基本面来看,看不到A股继续创新低的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A股在2307点的整体市盈率和998与1664点熊市底部相当;

  2、通胀基本已见顶,不仅11月和12月的CPI同比涨幅会因翘尾因素而大幅下降,而且明年上半年也会在5%,甚至4%以下;

  3、货币政策肯定已经结束了继续紧缩的步伐,而且会有更大力度的宽松政策。因10月在货币政策微调的情况下,M1同比增速只有8.4%,比9月低了0.5个百分点。本周,央行曾在一天内发行了500多亿的央票。今年上半年,央行在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央票维持地量发行,随着央票到期的收回,存量央票减少近2万亿元。因此,央票发行数量的增加,很有可能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兆。有媒体报道称,央行研究人员称,M2增速已在13%以下,而年初制订的目标是16%,因此应当下调准备金率。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等资金紧张的企业元旦前资金链会面临更大的考验,而资金链较大范围内的断裂,不利于中国的金融稳定,所以年内下调准备金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4、包括胡锦涛、李克强等中央决策层人物明显表示要保证经济的增长。其实胡锦涛在APEC上强调,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尤其是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在中国,有很多明规则,其中“发展是硬道理”就是最大的明规则。就以今年为例,虽然控制物价在包括国务院总理、央行行长等高层人物的言论中,一再强调这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其实并非如此,中国今年的首要任务仍是经济高增长。看起来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搞得很热火,其实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还不及新增外汇占款与央票存量减少释放的货币。6次一共也不过上调了3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反观巴西去年末一次性就提高了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中国的负利率已经持续了十多个月,如果真是为了控通胀,为何还存在负利率?反观巴西,CPI不到7%,而利率在下调前,高达12%。

  在通胀明显已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放松。

  当然,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A股经过上周的下跌,走势已经非常难看了。但一方面中外股市的技术面,一般会服从于基本面,而且即使从技术面上看,也是短期技术走势最终要服从于中期和长期技术走势。

  从上证指数的月K线图上看,RSI已经位于长期的底部。上证指数的月KDJ指标中的J值,也位于长期的底部。由于把图贴上来比较麻烦,请各位读者自己看看相关的指标形态。

  上周五收盘后,有报道称,证监会有关负责人18日下午表示,下一步,将多管齐下,加大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力度,改变目前高市盈率的局面。但他强调证监会作为监管部门,难以给出市盈率的合理标准。从市场趋势,盲目炒作在明显降温。

  中国股市2009年的3478点后超过两年的熊市行情,并非因低利率,也不是因为低估值,恰恰相反,这两大因素是股市走牛的因素,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是高市盈率过度融资,而不是欧洲债务危机或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在其他经济体,在2010年,GDP能取得10%以上的增长,股市会涨得一塌糊涂,而中国却跌了14%。

  中国股市中新股以高市盈率发行,明显是在进行利益输送。华夏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上半年曾抱怨,目前的制度明显是让新股供不应求,于是新股被追捧,市盈率自然很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很简单,关键是证监会是否敢于触及利益集团的利益。证监会不大可能改变中国股市融资市的本质,不过只要能降低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新股对市场中资金的抽取力度就会小得多。

  证监会这位负责人当天还有其他的表态,包括积极推出创业板的退市制度等。虽然这些制度短期内难以密集出台,但显然,郭树清有有所作为的打算。

  上周五,有个比较熟悉的网友问我当天大跌如何如何,我说这点跌幅也叫大跌?一天跌个200点,或许算得上大跌。当然,我在本次上涨行情中买入的民生银行、中国南车,还有第二次买进的中国平安,都已出现浮亏。这点浮亏根本不值一提,关键是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象民生银行、中国平安这样的品种,涨一倍是最起码的,涨5倍需要耐心和运气。而南车这种品种,属于投机,只占仓位的1%左右。理念的经验与结果密切相关。要不是有经验,我在去年2700点以下就满仓了;要不是经验,我就不会现在是满仓,而是将融资融券的账户也满仓了,而现在融资账户一分钱也没有买。多研究研究历史大底,是有好处的,看看998点和1664点,底部的最终形成,需要几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