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贪婪与自私,被视作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要求改革金融业的呼声在全世界此起彼落。然而,人们只能指出金融业有些甚么不好,却不懂得怎样把这些不好的东西切除,因为金融业已如癌细胞扩散至淋巴系统一样,牵一发动全身,不知在哪里落刀才好。
现时社会上提出的很多改革要求,要不是太表面,改了也改变不了本质;就是太简单,一刀切下去就连好的部分也被牺牲掉,甚至足以致命。
纯看表象的人,觉得金融业赚钱多,就要求政府向金融交易抽税,并立例规定从业员的分红上限。但由于各国政府并不齐心,大家都担心有人不跟大队,结果金融交易都转到这些不抽税的地方进行;而人才亦会转移到没有收入上限的地方去工作。因此,全球最大的金融国──美国,就最不想带头这样做。
之前,香港为了做好金融业,取消了遗产税,有人甚至建议政府最好连印花费也不要收,因此,可以预期,香港也不会支持向金融交易征税,也不会为金融业的从业员设收入上限。金融业始终对G.D.P.有重大贡献,没有地方想看到自己的金融业务被别的地方抢走。再者,金融业的祸害,源自金融业对社会所起的实际功能,限制金融业从业员的收入,只能医好某些人的「眼红症」,却阻止不了金融业继续遗害人间。
因此,社会上有一种激进的想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设法把金融业瘫痪,以阻止金融业对实体经济起破坏作用。有人甚至说,即使没有金融业,人类一样可以进行生产,一样可以生活下去。但这只是少数人的意见,大多数人在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后,都不愿意去冒这种风险。
现时各国已有共识的做法是:(i)把投资银行的业务与零售银行的业务分割开来,以免投资银行的高风险业务拖累接受普通百姓存款的零售银行。(ii)增加银行的资金充足率,降低银行的财务杠杆的比例。(iii)不准银行利用客户的钱去坐盘炒卖,要炒就自己出本才可以炒。然而,单要落实以上几点已不容易,因为金融海啸后,有些投资银行刚被并入零售银行,他们根本没有条件独立。美银吞下美林之后。现在又要把美林的业务出售,卖不出的可能被迫要暂停,或缩小规模,造成不少损失。
此外,银行为了符合新的资本充足率,要么就得集资,要么就得出售部分业务;这就会抽走市场上的资金,令资产价格下跌,现金变得吃香。对急于看到经济复苏的政府来说,这些都不是他们乐于看到的现象。
因此,各国政府虽然明知金融业有需要改革,也不想操之过急。所以大部分政府都不想看到「占领华尔街」分子出来打乱他们的改革步伐。有些政治领袖及宗教领袖,只在口头上认同运动的部分诉求,但当政府出动防暴队去清场的时候,却默不作声,令警方在使用「适当」的暴力时,可以肆无忌惮。
金融改革阻力重重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