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并文化:中国式管理境界(63)


  购并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一种新文化运动。这是由于,购并不同于吞并,因为吞并的结果预示着一个企业的消失,而购并则不同,是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更大企业集群,是共生与共荣。研究发现,文化的不同是购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障碍,它就像套在企业脖子上的一条无形的枷锁,束缚和制约着企业购并的成功进行。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企业家、管理者那里,却把资本或资金是否雄厚,当成是成功实现购并的第一要务了。而事实上是,与其说购并的是两家企业的资本、市场,倒不如说购并的是两家企业的不同文化。

  01、企业文化

  现在十分流行企业购并。可是,如果要问何谓企业购并?影响企业购并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可以肯定地说,能够说清楚、道明白的人不多。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了解到购并能否成功的核心不在于资本多少而在于是否存在文化矛盾与冲突上。

  凭什么说购并不是个简单的资本、市场问题而是个极其复杂的企业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首先需要了解购并与吞并有本质的不同。大家知道,吞并是一个企业将另一个企业纳入到本企业麾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决定了,在一般的情况下被吞并的企业是没有发言权的。

  但购并则不同,不同就不同在,实行购并的任何一方,都有拒绝被购并的权利。而从这一点看,购并与吞并确有本质区别,表现为任一企业都不能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强加于人——尽管其经营、管理、文化理念可能是科学的、先进的、有效的、有理有据的。

  那么,是什么影响、制约了企业购并行为的发生?毫无疑问,一定是它们的企业文化者也。何为企业文化?它为什么能够成为影响、制约企业购并的决定因素?又为什么说在企业购并的过程中资本或市场因素并不起主导作用而常常扮演次要的角色?笔者以为,这是由于,企业购并不是父子关系、兄弟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定是一种夫妻关系者也。

  02、文化企业

  记得李书福在购并沃尔沃的时候工会曾经问其问道“为什么要购并沃尔沃”?李书福的回答是:“我爱你”。什么叫“我爱你”?我想,李书福的“我爱你”所表达的正是一种“夫妻关系”或“男女关系”。虽然,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有时也会产生“我爱你”的那种情境,但可以肯定,什么也比不上“夫妻关系”。于是,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呢?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是一种“性别差异”的关系而不是“性别矛盾”的关系。所谓性别差异,讲的是不同性别之间的一种比较,而绝不是同一性别之间的比较。诚然,同一性别之间的比较属于性别矛盾。

  大家知道,在自然界,同性生物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排斥,但异性之间则相反,是相互吸引的、爱慕的。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企业购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吞并的过程中——企业间多呈现“文化矛盾”而非“文化差异”,表现为“要么有你,要么有我”的文化矛盾与冲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毫无疑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有各的文化。

  大家知道,一种企业的文化常常是由其首任领导者或首任主要管理者在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正是这种文化影响、左右、决定了该企业或经济体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趋势。尤其是一些有巨大影响力的“百年老店”,其文化是很难被人左右、影响、改变的,这也就造成了一种文化对外来文化始终有一种排斥力。

  03、并购文化

  但是,不能不说的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极其强烈的个性特征,并向人们呈现出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性质。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正是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但是,又不能不说,文化的这种不同不是性别的不同,而是本质的不同。

  什么意思?就是说文化的不同并非是一种文化性别的不同,而是在同种性别状态下的个体文化的本质的不同,体现为在本质不同前提下性别相同,因而出现“同性相斥”的状态也就很自然了。什么叫本质不同?可以理解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质量相同,而结构相反”。

  大家知道,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并在“湮灭”的过程中产生出巨大的物质能量来。可惜是,所产生出来的这种能量是通过“物质湮灭”,而不是“新物质产生”。这正是两家企业为什么很难实现购并的原因。除非遇到了大麻烦,否则两家企业“谁也不符谁”。除非遇到了“大麻烦”。诚然,这也不是说两个企业就绝对不能事先购并,而是说如果实现不了文化的事先购并,一切形式与意义的企业购并都实现不了,而且还会消耗许多能量。

  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说所谓的企业购并,购并的绝不只是两家企业,而一定是、首先是两家企业的文化。换句话说,决定、制约企业购并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它们的文化诉求不同,而绝不只是企业的经济实力的大小。再换言之也就是说,购并不成的原因一般不在经济实力上而一定是在文化的不同上。而企业要想成功地实现购并,不先把文化问题解决了不成。

  04、文化购并

  那么,何谓文化购并?笔者以为,就是将两个企业的文化通过购并的方式统一在起来的一种文化融合,虽然其过程需要经济的方式来整合,但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合并的过程。

  中国的企业为何鲜有成功购并欧美企业的现象?为什么宝洁公司对中国的合成洗涤企业常常采用先将一个又一个中方企业灭掉而不是合二为一?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是由于事先存在着库伦文化的相互排斥。也就是说,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库伦斥力才造成了中美、中欧企业难以实行购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联想和吉利也先后成功购并了美国的两家企业,这似乎与笔者的上述分析不符。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两起购并也是两起“文化购并”。

  首先,联想购并的并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公司而是一家美国公司的部分业务。其次,李书福之所以能够成功购并沃尔沃,也与吉利公司所具有私营企业的性质不无联系也。

  换句话说,如果吉利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话,恐怕其购并未必能够成功。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具有国有性质的中国企业购并、入股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企业之所以最终会失败,恐怕也与其国有性质不无联系。诚然,这也不是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永远也不能购并西方的私有企业,而是说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购并,确实存在库伦文化斥力。

  05、文化先行

  在购并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文化矛盾、文化排斥现象的发生?笔者以为,没有比文化先行更重要、更科学的了。何为文化先行?简单地说就是先将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宣传到位。

  研究发现,人类的最大的敌人不是自然界,也不是所谓的敌人,而一定是人类自己所继承、所携带、业已落后而又不自知的、甚至已经具有了某些反动性质的文化之基因。什么意思?就是说并非自然界和我们的敌人制约了我们自己,而一定是我们自己制约了自己。中国近代为什么会落后(李约翰难题)?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从明朝开始便把自己当成“天朝”。

  当代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还会爆发次债危机、主权债务危机而发生了危机之后一时半时又修复不了?道理亦很简单,就是由于其不敢承认还有一个叫“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的存在,而把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政治制度的霸权主义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而不知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利益、政治利于对于一个经济体、经济体来说都是暂时、相对的,而长期、绝对事情不是利益的得失,而是经济体、经济体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者也。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文化先行的手段来达到企业成功购并的目的?有什么好方法吗?

  笔者以为,只有把道理跟人家先讲清楚,因为道理这东西先于事物存在,不仅先于事物存在,而且在事物运行的过程中和新事物产生之后仍然存在,如果再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原理这东西可以、能够跨越相对时间、相对空间、相对事物。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把道理跟人家事先就讲清楚,购并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这种方法在外交方面也适用。
 

     我们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文化学者忒缺乏向西方布道的方法与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