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脑与首富
赵伯平
在“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之问萦绕神州之际,我也想顺便问中国企业家三个问题:
为什么数以千万的欧美华人、华侨,虽然和白皮肤的同行同事同学同处一个创新之风盛行,创新硕果累累的社会,但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却不能培育出一个如雷贯耳的世界名牌(或者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个角度问,为什么作为自然人的杨振宁、李政道们能获得诺贝尔奖,而作为法人的华人、华侨企业则难成大气)?
为什么李嘉诚、王永庆等等的华人首富们,在离开发家的港澳台本土后,只能在大陆继续赚钱?甚至包括新加坡在内,也只能在华人圈子里称雄,在华人的世界里保持一点相对的优势?
为什么强势的欧美企业到中国后依然强势,而强势的,据说是因为大大地发扬了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才变得强势的中国企业到欧美后则风光不再?
顺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开启“首富与首脑”的主题。
一提起首富,在神乎其神的中国,就不能不说到令人五味杂陈的胡润福布斯排行榜。
一个在欧美社会令人心驰神往的福布斯排行榜,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变成了虽不是让全部,但至少让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上榜富豪避之唯恐不及的杀猪榜。
也难怪,从早年锒铛入狱的牟首富(牟其中),到近年身陷囹圄的黄首富(黄光裕),前前后后从福布斯排行榜上跌下来的首富们,若一一排列开来,怕也是一串长长的名字。
中外首富们在同样的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巨大差异说明什么呢?
说明首富虽然难得,但如果首富们不能进一步去富而思源,富而思远,则根基不牢,到手的财富未必是福,一不小心就成为祸,暂时的“成功”转眼蜕变为失败与身败之母。
人们通常看不起暴发户,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当事的富人不能正确地富而思源。不知道他或她为什么富,富在何处,富从何来?是纯粹凭运气,还是有一整套正确的做事原则、方法做后盾?富得不明不白,富得莫明其妙,富得形迹可疑。
二是当事的富人不能正确地富而思远。不是善用凭运气、凭暗合了某种暂时的市场需要得来的利益去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而是自认为现在有钱了,从此可以鹤立于人群了。为了表示与过去的穷兄弟们有一个明显的区隔,赶紧毫无理智的“左手一只摩托罗拉,右手一只诺基亚”,一掷千金去赌吃嫖遥,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害一方。
由此可见,首富如果不能成为爱思考爱学习的首脑、家庭首脑、企业首脑、行业首脑,社会首脑,则与寻常的令人唾弃的暴发户无异。
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不对呀!别人不谈,牟其中可是非常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呀。
这就有必要回到我前面的三个问题上来。
首富不但要爱思考,而且要站在真正是市场化、全球化的角度去爱思考,否则,很可能富而思玄,玄而又玄,走火入魔。
以此为依据,如果一定要讲中国企业界也有几个爱思考的首脑的话,那就非张瑞敏、王石、柳传志、任正菲等人莫属,决不是那些腰缠万贯,富得流油的上榜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