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怒砸西门子冰箱事件的解析


罗永浩怒砸西门子冰箱事件的解析 

曹元坤

    作为消费者的罗永浩,在生产厂商门前怒砸三台质量有问题的冰箱,以此表达自己对该生产厂商对顾客诉求置之不理的愤怒,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析。

    1.从消费者角度看。罗永浩当初选择购买西门子冰箱,至少说明他对这个品牌的认可,也正是因为西门子品牌的力量赢得了罗永浩用货币作出的选择,某种层面上讲,是赢得了罗永浩的忠诚。然而,当自己将自己因商品问题受到的伤害告知生产厂商时,本想获得满腔热情的理解和帮助,甚至也是为了厂方能够举一反三,将产品质量及品牌建设提升到更高的程度,结果却是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冷酷和打击。可想而知,这种境遇,谁还能够泰然处之呢?所以说,对罗永浩的行为,我们会给予同情、理解和支持。

    2.从生产商角度看。公司对自己生产的商品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同并做出购买和使用的选择,应该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问题还不应该是到此为止,而是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对选择自己商品的顾客,着力做好商品的售后服务,为顾客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使自己的品牌价值积淀得更为厚实,在顾客的心智中占领着更为有利的优势位置,进而导引更多的顾客作出用货币投票的选择。可西门子公司显然没有,至少在这个案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道理,也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我只能说,西门子公司错过了一个极好的提升品牌价值的机会。

    3.从市场性质看,市场的性质往往决定着厂商的行为。可以说,厂商都是精明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何种结果,不是没有预见性的。如此,那为什么西门子公司还如此行为呢?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上,由于体制、机制等种种原因,导致厂商恶意谋利的行为经常是得不到相应的惩处,正当谋利的行为反而受到排斥。如此,尽管是买方市场,可厂商霸权依然体现得异常明显。这也是我们民众难于购买到安全食品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中,相对于众多的劣质厂商,可能西门子公司还显得优秀得多。基于这样的认识,西门子公司作出如此的反应,就不难理解了。只是,如果到了德国、美国、日本等等国家,西门子公司就是另一样的行为了。

    但不管怎样,不管中国的市场呈现何种特色,我还是希望西门子公司能够正确处理,希望中国的顾客不再受伤,西门子“冰箱门”事件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