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止电脑等物品受热燃烧的阻燃剂中,包含一种名为“磷酸三苯酯”的物质,简称TPP。但现在,作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的TPP,却已成为日本内政外交的“易燃物”。
对于TPP,日本政、官、商、学界均出现严重的意见对立。拥护派视之为若不搭乘便无法存活的“诺亚方舟”,反对派则称其是毁灭日本的“黑船来航”(19世纪中叶美国将军佩里迫使日本开国之事)。
日本国内围绕TPP的意见对立,根本原因不在于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各阶层、各行业的利弊计算,而是根深蒂固的“政治不信任”。从民意层面上而言,与其说是分成了两派,不如说大多数人不像直接利害关系人或关心选举的政治家那样,对这个话题有很高的热情。民众就像对街头争吵好奇的人群一样,围观着整个事件的发展。没有一个概念能像TPP那样一时之间家喻户晓,也没有一个概念能像TPP那样含义模糊。
TPP究竟意味着什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0年TPP成员国的GDP规模为16.84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27%。如果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陆续加入,GDP规模会增至24.91万亿美元,这一巨大的经济圈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0%,是欧盟经济规模的1.5倍。占此经济圈GDP总规模91%的美日无疑将起主导作用,TPP将成为事实上的“美日自由贸易协定(FTA)”。
奥巴马称,“TPP不仅会成为亚太地区的模范,还将成为全世界的模范”。参加谈判的国家越多,各国就越难达成一致,因为TPP不同于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合作协定(EPA),其原则是将所有项目立刻或逐步废除关税,不能预先提出例外项目进行谈判。但即便有这些困难,美国白宫某高级官员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仍满足地说,“形势正在按总统所言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还是自由贸易协定(FTA),任何双边或多边经贸框架都可能是一柄双刃剑,TPP当然也不例外。客观地讲,TPP既不是诺亚方舟也绝非“黑船来航”。虽然身居船长之位的美国,有其扩大市场的打算,但“装载什么”、“如何装载”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的。
对日本来说,参与加入TPP的谈判,会赌上国家利益和国内政策的调整,但如果不加入TPP,则有可能陷于脱离国际新秩序的不利地位。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棘手。如此看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所称的加入TPP是为了避免“不战而败”的判断,也不无道理。
朝日新闻社实施的全国舆论调查显示,46%的人赞成加入TPP,28%的人反对。虽然野田佳彦表明“将参与TPP谈判”一事,被海外媒体宣传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实际上,51%的人对此表示“值得肯定”,超过“予以否定”的34%。
但是,虽然多数民意赞成加入TPP,大力推动TPP谈判进程的野田内阁的支持率却在不断下降。相较于10月中旬的民调,11月中旬的民调显示,野田内阁的支持率从48%降至40%,不支持率从26%升至33%。无党派国民的支持率为27%,不支持率为37%;拥护自民党的国民支持率为28%,不支持率为50%。无论哪个结果都显示,野田内阁成立之后的不支持率首次超过了支持率。
日本似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囚徒困境”,野田内阁“顺应民意”,支持率却不断下降,这该如何解释呢?
再看一下朝日新闻社实施的全国舆论调查,它虽显示多数民意支持加入TPP,但只有7%的人认为野田内阁提供的信息“足够”,84%的人认为信息提供“不足”。当被问及在与美国等国就TPP问题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是否对日本政府的谈判能力表示期待时,回答“非常期待”、“比较期待”的人只有25%,“不太期待”、“完全不期待”的人占73%,即使在赞成加入TPP的人中,也有59%回答“无法期待”。
可以说,日本之所以纠结于TPP,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参加,而在于政府公开信息的力度、政府的交涉能力能否让国民满意和信任。日本已陷入两个“失去的十年”,且历经大地震的冲击,打破国内的闭塞感,实现“平成开国”是民心所向,但加入TPP是否会有益于国民生活,则取决于如何交涉,也就是日本跟美国的交涉底线究竟在哪里。
对日本而言,TPP既含毒性又具药效,如何使其成为帮助日本重建的妙方,而非雪上加霜的毒药呢?对于野田佳彦政府来说,真正的考验正在于此。
从TPP争议看日本政情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