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秀色入画图


  春风秀色入画图

  

  成功之路在庵埠人脚下延伸,明珠闪烁

  光荣和责任属于创造业绩的庵埠人

  

  

  一

  在人类社会中,由数字组成的王国,是最富于想象和诱惑力的。当数字从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事物时,它就可以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我们来到潮州市庵埠镇采访。在这里,看材料,与镇委书记黄光明、副镇长杨汉松、镇工交办主任郑源文交谈,参观全镇700余家食品企业和400余家包装企业中的佼佼者,所见所闻,都是一系列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请看,这个已具备现代化食品城与包装城雏形的古镇,早在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收入双超7亿元。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庵埠镇,是一副新崭崭的面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住宅,新颖别致;一座座设备先进的厂房,流光溢彩;一条40米宽水水泥结构路面的马路,车流如织越镇而过,令人油然而生满怀感慨。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在主人导引下在镇里巡游。必须承认,这个紧靠汕头市,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既是潮安县县城,又是著名侨乡的古镇,的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然而,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不等于掌握了打开阿里巴巴宝库的金钥匙。设若不懂经营,不懂管理,即令是夏熟季节,花儿也只能结出涩味的青果。

  

  二

  庵埠的经济在1979年经已步入晴朗的天地。其时,半年之间转动起了全民、集体、村镇办、联办、个体五只经济轮子,冷清清荒落落的土地纷纷树起了新的建筑和烟囱。传统的庵埠镇精美食品和工艺品陆续从老人们的记忆中重新回到市场的货架上。其中不少产品走进美、英、日、东南亚等国家的市场,参与了竞争。

  没想到,一场由甜奶粉以糖充奶、糖奶比例倒置的“奶粉事件”爆发,这场被海外报纸称作“超级地震”的事件,使庵埠面临陷落的危险。

  “奶粉事件”造成的悲痛,带给庵埠人的是恨、是悔、是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心灵的天平同样也在痛苦中振荡的庵埠镇领导者,面对这场超级地震产生的“负效应”亡羊补牢:承认由小农经济和小生产方式这个母体脱胎而来的企业需要漫长的痛苦的磨练,为促其演化,唯一的途径是加快改革,完善各种法规制度,以提高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创造出企业自我完善的社会背景。一句话,庵埠食品要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人,首先要战胜自己。落实到具体措施,是一手抓创名牌,一手抓打假。为向社会作交代,镇委镇政府毅然斥资100多万元,建起我国独一无二的镇食品卫生检验所,率先为庵埠食品质量把关,一整套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整套生产质检标准相继制订出台,严格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将生产者推向了一个全新的质量环境。

  

  三

  人们说:只该相信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说:价值不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人们说:没有价值尺度,就无法衡量得失。

  我们说:不是一切都可以用得失来判断的。

  这种价值尺度以外的东西,这种不可以用得失来判断的东西,就是“意义”。

  赖于对“超级地震”的意义刻骨铭心的认识,镇党委镇政府“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发展”,近年来,更是把发展质量先行的企业规模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针对“三多一少”(小打小闹的企业多,素质低的企业多,产品档次低的企业多,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企业少),制约生产发展的问题,镇委、镇政府帮助干部群众转变过去那种“船小易掉头”的观念,树立“船大顶风浪”的思想,帮助企业做好技改工作,引进新项目,增添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发展规模生产,鼓励企业向集团化生产过渡。

  食品工业是庵埠经济的“大头”,镇领导积极引导食品企业开展创优质、创名牌活动,在加强企业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同时亦强化管理,深入开展“打假”活动,一步一步朝着建设“食品城”这一方向发展。全镇食品工业,平均每年投入的技改资金,便达2500多万元。继多年前建成近10万平方米的厂房、厂场,陆续淘汰原来陈旧的竹棚车间及装备,加速企业生产环境的优化改造之后,此后又斥资50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从此,庵埠食品业出现了电控抽湿、红外线干燥、蒸汽烘干和紫外线杀菌等现代生产手段,食品生产开始摆脱凉果加工靠天气,脯品制作用火烘干的原始状况,用大规模生产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随着生产手段的“脱胎换骨”,新技术、新配方、新工艺开始涌入传统生产领域,深刻改变着食品生产的面貌。而对于设备简陋、不符合食品卫生条件,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企业,则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严令其停业,对年销售额不足30万元的,则令其转产。

  有位经济学家评说,庵埠镇从“超级地震”的意义获致的教益,实在可以使庵埠镇的领导者和继任者受益无穷。它比任何说服动员都更有效地把全镇企业驱上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最佳轨道。强烈的生存感和使命感促使每个企业每个环节的当事者,自然而然要尽一切可能开拓市场。相应地,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内在质量,也必须处在稳定提高的水平才能求得发展。

  这时我们觉得,庵埠人仿佛是在播种,播种着各色各样的“花”,而他们营造出来的则是一个姹紫嫣红的花的世界。请看,单单是全镇食品企业,便生产200多个产品。其中,获省优、部优产品22项,获全国行业评比金奖、银奖和优秀产品奖以及名牌产品奖300多项,有5个食品产品荣获农业部“绿色食品”称号,7家企业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12家企业被授予广东省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12家企业被授予广东省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食品工作的兴起还带动了纸塑印刷包装业的发展。目前,这类行业发展到400多家,除配套服务本镇食品产品的包装外,还为国内大中城市生产配套烟、茶、酒、药等产品的内外包装,年创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三成多。一大批成绩昭卓的弄潮儿如杨应林、郭然、杨秋儿、林顺儿、林顺和、陈奕珊、李秀加、唐俊明……傲然崛起。

  1000多家企业,形成一个“众星拱月”的结构,庵埠镇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聪明、精细和心血,写出了诗一般的数字。透过这一系列被智慧染绿的数字,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城镇的崛起。

  光荣和责任属于创造业绩的庵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