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灌输。
良好道德的养成,必须靠教育来灌输,靠教育来培养和树立。所谓教育灌输就是要对全体职工有目的、有系统、经常反复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大家印在脑子里,并自觉地作为行动准则。结合学雷锋、学先进强化全体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意识。灌输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强制性灌输如印发道德手册、有组织的理论教育学习、考试。另一种是疏导性的教育,如开展讲座、研讨、文娱节目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环境熏陶。
积极向上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工作热情高涨,有利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要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培养教育工作,遵守以道德为荣,违反道德可耻的风气,形成人人讲道德,按道德规范办事的良好风气。
3、制度约束。
任何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因为道德、纪律与 法制是以不同形式提供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以没有制度的约束行为就无所可遵循。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式,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全体人员一进入社会和工作环境,就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之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4、榜样引导。
榜样引导,应从两方面做,一是领导干部和党员要以身作则。邓小平同志说:“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在他看来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是端正党风,如果每个党员都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这种以身作则以示范的途径和方法,在道德建设上是必须的。二是抓典型榜样。动用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使全体人员耳濡目染,近有所学,远有所追,起到鼓舞和鞭策作用,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利益关系是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多层次的,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和长期“左”的思想影响,更多的则是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不完善造成的。因此道德建设的任务还是艰巨而迫切的。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旧道德交锋相当激烈,有些旧的道德观念已被否定,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为困难。所以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我们共产党人长期的努力和不懈地追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十二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道德建设上开拓新的思路,取得新的成果。
如何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