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学几个定律的猜想


关于社会学几个定律的猜想

猜想1:权力总量守恒定律

社会似乎有一个权力总量守恒定律。

权力要么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要么分散在多数人手中,但从社会的角度看,权力的总量是基本固定的。

一个人所能行使的自由度是一定的。人类有一些共同的道德要求,如不能杀人,不能偷窃,不能不尊敬父母等,这些共同的道德要求也就限制了人类无限度的自由的扩展。

若将不能杀人这个限制去掉,必然也就另外的人的自由度缩小了,实际上自由度的总量并没有增大。

若一部分人行使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必然就会有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度增加。

皇帝和贵族,若皇帝的权力大,贵族的权力就小,若贵族的权力大,皇帝的权力就小。

在专制集权情况下,少数人权力很大,而大多数人权力很小,但权力总量是定值。

社会能否实现总体性的权力扩展?

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当权力分散时,虽然似乎每一个人的权力都增大了,但实际每个人受到制衡的权力也多了。

另外,一方权力的扩展总是伴随另一方权力的收缩。

另外,个人自由度的增加总是与个人的责任和风险的增加对称的。

猜想2:社会意识与社会实践成反比定律

社会实践缺乏诚信,于是,社会意识最呼唤诚信。

社会缺乏实事求是,于是,社会意识最呼唤实事求是。

社会缺乏和谐,于是,社会意识最呼黄和谐。

由于社会实践最缺乏,所以,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必然对最缺乏的最呼唤。

猜想3:不见棺材不落泪定律

社会实践总是残酷的。许多事情本可以避免,但人们只有在受到实际的磨难后,才会有醒悟。

战争总是不好的,人们都认识到这一点,但人们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和平后,似乎又忘了战争的痛苦,总是希望要挑起战争。

赌博是不好的,但似乎人们只有在经历赌博的痛苦后,才似乎可以罢手。

平时人们也认识到抽烟不好,但在疾病并没有真正来临时,人们并不注意戒烟。

目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是越来越突出,但人类似乎仍在麻木,似乎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棺材不落泪,实际反映的是人类的惰性,是人类对短期欢愉的偏爱胜过长期欢愉,最终导致失去了长期欢愉。

猜想4:本能其实就是理性的一种稳定形式

人类应对环境的方式无非有两种:本能和理性。本能是一种稳定的方式,而理性是一种灵活的方式。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本能排斥在理性之外,其实,本人认为,本能其实就是理性,与理性实际是统一的。

人类的一些本能,是人类为了应对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稳定应对方式,如喜欢美味的食物,对自己的情况过度关注,条件反射等。这些本能为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群体的繁衍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人类的许多本能,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的。

据有关研究,习惯具有遗传性。所以,人类应对环境的一些稳定方式必然就会内化到人类的遗传基因里,成为本能。

由于是本能,且具有稳定性,多以,在多变的环境面前,可能就缺乏了变通性,在某些场合下,就会被认为是不理智或不理性。

我们不能因为理性的灵活性而否定本能的稳定性。若没有本能,人类的存在也是艰难的,人类就需要从头开始进化,同时,也将使理性的负担剧增。本能与理性,对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起源看,都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本能只是理性的一种稳定形式。

                     以上看法,不太严密,个人见解,供参考娱乐。

                                                宋圭武20111130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