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吗?


 

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吗?

 

上周,教育学硕士,副教授许锡良写了一篇日志:《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引起极大反响,有许多人赞成,并以为这是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也有许多人反对,后来许锡良又写了一篇日志:《我为什么只关注底层人的互相伤害?》作为回应。

 

他说:“这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确实很有点意思,而且点到了我文章的要害。我确实只关注社会底层人物之间的互相伤害,这些伤害常常表现为平庸的恶。因为底层人的互相伤害,就单件来看社会危害其实并不大,但是,由于社会底层人物在一个社会数量非常巨大,处于社会生态金字塔的底端,因此,就整体而言,底层人之间的互相伤害,其实更为直接,更为普遍存在。最为重要的是,苦命人之间的互相伤害甚至自相残杀,那更为令人悲叹。羊被狮子群狼吃,那是弱肉强食,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然而如果羊与之羊之间也互相撕杀,那就有点可悲了。基督教其实最早也是在社会中贫苦人之间传播的,因为那时欧洲的贫苦人之间也是经常互相仇恨,互相伤害的,但是,因为有了基督教耶稣精神的博爱得到广泛的传播,消除仇恨,大爱无疆,这种情况就得到了基本的抑制。”

 

许锡良所罗列的现象基确实存在,但这仅仅是现象,本质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因此对这两篇文章所陈述的观点我基本上不赞成。

 

许锡良在《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中引用了鲁迅的话:“中国社会底层的人,也会经常互相伤害着。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是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现羊样,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笔者以为鲁迅讲的并不错,鲁迅立场并不认为这是根源,也不是这类事情的本质,显然许锡良在偷换概念,因为鲁迅的基本立场是站在这些社会底层的一边,并为之呐喊,并不懈的战斗。鲁迅针对的是那个社会的不公,并不是在抨击民粹,支持社会底层的受苦大众,这个立场是不容颠倒的。

 

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的事情确实存在,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这就要研究这些现象的本质。笔者认为许锡良说得很不负责任,说国民劣根性是更不负责任的。

 

改革初期,我们提出的方针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结果是公平并没有兼顾到,社会分配差距加大,现在提出“实现效益予公平的统一”,于是开始着手解决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整个过程出现的就是底层人要往上发展的困难在加剧,现在不是凭能力,权力和金钱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青年人需要有权力财富作依靠,贫困的人怎么办?

 

改革初期提出“高考改变命运”在很大成都上是说恢复高考,大学恢复招生对整个中国命运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但是演绎到今天“知识改变命运”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往上的通道,改变的是自己命运,是钱,房子,车子。与国家民族没有关系,“富二代”和“官二代”很容易实现,而底层的人就很困难,于是也会出现“互相伤害”,因此不公平的伤害是根源。

 

教育本来是培养人,现在成了竞赛,是选拔,是“区分一类人”,这种教育理念不对,忽视了培养人。而整个过程基底层老百姓也受到不会公平,这样也会出现“互相伤害”。

 

“互相伤害”不是民族劣根性,我们这个民族历来最讲团结、讲大局、讲和谐,但底层受到了严重的不公平,那么团结、讲大、和谐就显得非常虚弱。

 

教育学者,要研究教育本质,研究教育公平,而不应该如此责难中国底层百姓,这些人不是愚昧无知,是无奈,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无奈!

 

这是千万不能搞颠倒的!换句话说,社会公平了,这种伤害还会有吗?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