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控制血压、Hcy、血脂等,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卒中患者再次发生中风的危险性。 

  一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高脂血症等目前均被视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本身就是预防性治疗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一亿人,但仅17.1%的城市患者接受治疗,成功降压者不足5%,其中还有许多人不能坚持长期治疗。

  二、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卒中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减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如:避免暴饮暴食,饮食中宜低脂、低糖、低盐,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戒烟、酒,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另外要避免饱食,动物实验证明少食和相对饥饿使寿命延长。吸烟是动脉斑块增厚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增加血液黏度和凝结功能,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戒烟2—5年后脑卒中的危险才会下降。特别是人到中年后,由于工作压力大,应酬多,久坐的生活方式,烟酒过量及生活不规律等原因,极易造成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以后的心脑血管疾病埋下病根。因此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劝人们合理饮食。减少吃盐量,中年以上适当补充钙剂,增加蔬菜,水果与蛋白质饮食,适当控制体重与动物脂肪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劳逸适度,心情舒畅,保持心理平衡。 

      三、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化验检查。 

      许多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并不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熟知,而许多脑卒中危险因素更容易被忽视,从而错失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良机。其中积极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偏瘫失语,猝倒发作等)并治疗,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是完全脑卒中的“前身”,因而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即使是自认为健康的老年人,也应该定期到医院神经内科做神经系统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化验检查,及时发现。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告诉病人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要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正确识别脑卒中的早期表现。  

      四、根据自身情况加强身体锻炼,并注意改善卒中后抑郁等情绪。 

  研究证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预防脑卒中以及卒中后保持各器官功能正常,较好康复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必要时加用药物改善情绪,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5%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问题在于能否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