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能之皇 鸣以天下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世界太阳能产业的领导者,年推广集热器面积3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多,品牌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于一身。作为董事长的黄鸣,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1月,被中华慈善总会评选为“中华慈善人物”;3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中国可再生能源突出贡献奖”; 5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特聘教授。他用自己强大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不断的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向“敢闯”致敬

  大胆走遍天下,小心寸步难行,勇气是世间万物的发展之源,一个“敢”字,让多少平凡化为了奇迹,让多少梦想变成了现实。皇明的辉煌,似乎从黄鸣最初的笃定和胆识就已然注定。像很多国外的百年企业一样,他将自己的名字作为企业的名字,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个冒险的决定,将企业的名誉与自己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黄鸣觉得个人名字和企业的商标在一起更容易宣传,因为人们对个人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万一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就不仅仅是倾家荡产,而且个人也是身败名裂。这样不给自己任何侥幸机会的决定,促成了黄鸣对这份事业的全力以赴,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以及对太阳能研究的倾情投入。很多时候,人需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

  然而这样背水一战的决定却一度被误解为黄鸣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被讽刺:枪打出头鸟。但黄鸣始终认为任何一个企业人,如果没有“敢闯”的奋斗精神,就违背了自己想要做事业的初衷,就难以将事业做大做强。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黄鸣为自己的创业路起了一个高调,开了一个好头,他大兴王进喜“三老四严”的铁人精神,让“敢闯”成为自己和团队永不枯竭的动力。

  顺天而行 和谐的栖居

  全球化的进程如此之快,改革开放疾步如飞,以至于我们来不及享受曾经自然的栖息,就被纷繁的现代化居住环境所吸引。黄鸣回忆起在石油大学读书的时候,曾住在土黑房里,虽然艰苦,可是冬暖夏凉,节能环保。而如今的很多乡村农家都盖起了大砖瓦房,表面看起来是赶时髦,现代化了,实则如人饮水,冷热自知,不再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再节能的建筑材料,让黄鸣不得不反思人类在这个世界要面对的问题——什么叫幸福的生活,在现代化大潮的涌动下,什么是我们应该吸取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呢?如今为了追求所谓的时髦,盲目跟风而建造的不舒适也不环保的房子,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呢?

  黄鸣认为追寻现代生活的品质,追寻现代的时尚,打造硬件是必须,但是更要照顾国情,很多人看见国外那么多高楼大厦使用的玻璃幕墙,以为那就是一流的最好的生活。而中国的自然环境,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我们要利用自然的规律顺天而行。如今,从乡村到城里,随处可见的玻璃幕墙建筑,使得室内冬天是冰窖,夏天是火炉,为了舒适再用大量的能源去平衡。玻璃幕墙这个设计,本来原意是好的,因为玻璃可以省去一部分照明用的电,可是大量的使用空调,非但没有省电还造成了其他资源的浪费。

  对全球环境现状严峻原因的深刻反思,使得黄鸣更加坚定了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太阳能产业发扬光大。

  心中的绿色城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构想的世界,但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只能是梦想,而黄鸣的梦想是实实在在要去付诸实现的——他心中的绿色城市。

  提倡再生能源,绿色环保是世界潮流。在黄鸣的心目中,从城市的角度,我们的环境、植物、地貌要尽量尊重原状,还自然一个本真的自我,不再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和改造,谦卑恭敬地面对自然,面对赋予我们美好生活的地球,不再迷信所谓的人定胜天。一直以来,人类是最大胆的动物,改变一切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企图命令高山低头,指示流水让路,可是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警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建筑师、规划师,应该彻底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人类的祖先依山而立,靠水而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类的文明以绿色的形式向前推进。

  在谈到环保和生活简陋的关系时,黄鸣表示,认为节能环保生活是简陋的这种想法非常不可取,西方现在流行的简约主义,是提倡告别过分奢华浮夸的装修,告别没有意义的金碧辉煌,而不是倒退,不是艰苦。

  能追无穷境 使是不凡人

  黄鸣被可再生能源界誉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其麾下的皇明太阳能,在一个全球非成熟产业中走在世界的前列,跳出中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吸收再落后”的怪圈,通过自主创新,创造出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标杆。

  从石油到太阳能,到皇明的事业,已经被各种光环照耀的黄鸣却并不满意,他认为离自己观念中合格的工程师还差的很远,德国人对待建筑的严谨精神,以及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执着,一直以来都让他敬佩不已,那是他的榜样,更是他带领皇明团队要超越的目标。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经过了多年的考察和学习,黄鸣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内涵。当年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基本毁灭了的两个国家,凭借民族强大的意志力和精细的做事态度,很快就重新崛起,高科技电子谁都可以做,但是精密到极致,就是德国和日本科技产品最强的竞争力,也是中国产品竞争不过他们的核心原因。

  透过现象看本质,黄鸣在做的不只是太阳能事业,更多的是在颠覆一种中国的文化弱点。“当我看到中国制造沦落到那种低程度的时候,我就立下宏愿,皇明太阳能的产品,一定要超越德国以及日本!”

  感恩 珍惜 回报

  创业的路不好走,即使是像黄鸣这样精明又有理想的企业家。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做节目将黄鸣这样的70后成功人士汇聚一堂,黄鸣谈到他们那代人有个人生六字:感恩、珍惜、回报。那个时代给他们这一辈人太多太多东西,70年代的中国,上山下乡再教育,分配到工厂里当工人,黄鸣始终觉得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与社会的长期接触使他深刻体会到社会需要什么,体会到学习是多么重要,即使受苦被边缘化,都好像冥冥之中有如神助,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因此,对于所受的苦并没什么可抱怨的。

  对于年轻人们,黄鸣更是有很多珍贵的忠告:“即使遇到困难,怀才不遇,别人没有重用你,你也把它当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即使受迫害,都是将来的一种经验、财富。你要感谢你的仇人,要感谢他们当时把你踩在地上。”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实习,不愿意到一线去,害怕辛苦,可是却总梦想着创业当老板,黄鸣认为这是很愚蠢的行为,“如果不懂的实践,没有亲力亲为的解决过问题,做任何事情都将一事无成。”谈到这些,黄鸣非常感谢那些年工厂里的经历,以及亲人对自己到乡下劳动的鼓励和支持。或许,年轻一辈的人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在如此浮华的社会中,华而不实的不仅是不环保的建筑,更多的是人的心态,若想让我们生活的环境真正的绿意盎然,就要像黄鸣一样,从思想里深刻的审视我们的社会光鲜表面下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