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斗妈大全》之与“虎妈”、“狼爸”来说,显然是更容易获得众人的支持与喝彩。特别是在这个家庭教育冷热暴力不断刺激公众思维和“家长不得打骂孩子”早已成为教育主张的年代里,《斗妈大全》的横空出世,难免会让“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感到羞涩和尴尬。但对于网络宏大的家教非议与家长们的不知所措,笔者以为甚是不应该。
诚如博友所言,对孩子打骂固然不对,然而教育毕竟不是“糊涂的爱”,因而批评这件工具不能丢。其实,“爱心”教育也罢,赏识教育也罢,其核心要素就是育人。人常说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也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是育人,就必定少不了批评与训教,况且父母之批评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现,最多也就是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同时,少了一点点“严而有格、严而有恒、严而有方”的智慧罢了。
笔者之所以认为《斗妈大全》不该成为“中国式”家庭教育休止符,并不是说现今的家庭教育没有瑕疵,而是认为过于强调孩子的尊严和地位也是对“爱”的曲解,是对孩子的放纵或者不负责任。我们承认,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成凤思想意识严重,太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但这并不是家长之错,错在社会、错在体制、错在教育。
造成孩子与父母“斗”残酷现实,是任何人都愿意看到的。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就不应该批评孩子,就不惩戒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试想一下,大凡成就伟业的大才,有哪一个不是历经坎坷、遭受种种磨难后的警醒与振奋所产生的效果?从广为人知的“孟母三迁”到“精忠报国”的岳母刺字;
人才不是呵护和纵容出来的,是砥砺和磨练出来的。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看到了儿子沉迷于当时的现状而担心他会染上恶习,那么孟母迁移之时考虑孩子的感受了吗?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字的时候,难道她不晓得针扎的痛苦吗?答案是无需论证的。从教育的表现形式来说,或许他们实施的都是“无爱”教育,但正是当时这种种的“无爱”,才体现了一种“真爱”与“大爱”;正是这种当时的“不尊重”,才造就了他们成年以后的“大人格”。
树不修剪不直,玉不凿不成器。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单纯的说教或一味地呵护未必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严格的要求、适当的惩戒还是有必要的。在诸多的教育经验当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军队的训练模式,设若军队也如我们一样让士兵自主的话,那么结果有当如何呢?
《斗妈大全》上网后,“村头树”的妻子表示,“这不丑化我嘛! ”“我其实觉得有点委屈,我真的不是那样常骂孩子的妈妈! ” 妈妈说,自己是位
多夸奖多鼓励与批评并不矛盾,抑浊扬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斗妈大全》决不该成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休止符!
(李吉明2011年12月13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