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下半场:理性回归


  楼市调控下半场:理性回归

  笔者曾撰文认为,楼市调控只要坚持2至3年,打破开发商过去时间预期及“屡调屡涨”的经验,开发商扛不住,随着房地产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对地方政府问责制的强化,楼市调控已有一年半,楼市调控进入下半场,只要政策不放松,房价理性回归可期!

  从“国十条”到“国八条”;从差别化信贷的经济政策,到限购、限价的行政手段;从增加普通住房供应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全国统一的政策到地方的执行细则……2011年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凌厉推进,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中正在向更加理性、健康的轨道发展。当前时至年关,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在持续。从“新国八条”的颁布实施到“限购、限贷、限价”等多项调控政策的叠加,房地产业进入严冬。

  从总体上看,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处于关键时期,调控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部分城市房价过高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仍然较大。目前房地产价格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限购、限贷、限价和行政问责等措施实现的,而不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调控力度一旦放松,就可能在短期内引发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迅速反弹。

  有分析指出,从中国情况看,无论是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房价合理回落都不会引发金融风险。从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看,近两年来,不良贷款比率都在逐步下降,2010年分别降至0.37%和1.26%。今年以来,购房的首付比例进一步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看,虽然过去两年土地收益的大幅增长,使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以土地抵押获取的贷款规模增加较多,但由此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总体上是可承受的。

  有分析家指出,中国政府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持续的楼市调控势必伤及正在下滑的中国经济,而稍有放松则可能令持续20个月的调控功亏一篑,并严重打击政府公信力。房地产调控的成败已经不只是关乎行业自身,而且攸关明年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的宏观命题。在经济放缓的阵痛声中,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衰将左右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向。数据显示,2010年的房地产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直接比重逾12%。不过,房地产还影响到高达40-50个左右的关联产业,包括水泥、钢材、玻璃、家具电器以及装饰材料等等,还有就业。


  从今年10月开始,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将进入下行通道中,这一趋势将至少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今年3月以来,随着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部分区域房价纷纷下探,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速适度回落,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房地产价格回落到合理区间和投资适度回调,有利于保持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保持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融资,一个就是销售。近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释放出来的3600亿-4000亿元,引发社会各界对楼市调控政策是否松动的种种揣测。尽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但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并未出现丝毫放松,关键的利率因素也没有变化。尤其是今年以来,以限购为代表的调控对楼市降温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没有理由放弃。即使这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会有部分资金进入楼市,但比例也将会很有限,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局面目前难以改变。

  2012年限购令仍将持续,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能放松房地产调控力度,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楼市调控下半场房价理性回归可期。

  参考文献:

  党报:如何看待房价走势?

  回归理性中国楼市准备好了吗?

  路透直指中国楼市称“伤不起”

  中央政治局: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央行放松流动性 难以“滋润”开发商

  调控步步紧逼 明年将迎全国房价普降

  商品房下行拐点已确立 楼市寻找新平衡

  房价调控目标未完成 预示明年限购不放松

  地方“财路”双降 全国房产税收增幅回落

  党报谈“房价走势”:远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楼市严冬或令房企回归理性竞争 2012品质为王

  “限购令”何去何从?——楼市“限购”一年间

  楼市调控博弈继续 后市风险管控需打好“提前量”

  一线房企11月销售额集体跳水 商品房下行拐点确立

  房地产景气指数28月最低 明年二三季度房价或大降

  发改委专家:不能放松房地产调控力度 抓紧制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