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的清洁技术红利


  如同往常的谈判一样,星期一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第11个小时会交出累累硕果。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月,奥巴马表示他将亲自递交承诺:2020年美国的排放量将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17%。而温家宝在一天后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能源效率指标。这些举措让经济学家、分析师和技术开发人员越来越充满希望——为期11天的会谈将达成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从而拓展了节能技术的市场。

  热风:一个风力涡轮机和一些国旗迎接前来哥本哈根贝拉中心的访客,这里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地点。

  据总部位于伦敦的咨询公司新能源财经(New Energy Finance)美国研究部负责人伊桑.青德勒(Ethan Zindler)说,这次会议的影响直接而深远。青德勒说:“它向市场发出了一个重要的关于来自多个国家承诺的长期信号。尤其是在美国,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渴望看到这种现象。”同时他说,奥巴马可能会履行他的承诺,寄希望于哥本哈根能有助于确保通过美国的能源和气候立法。气候法案为可再生能源装置和大规模碳封存示范提供奖励机制。

  制定《京都议定书》碳交易条款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格雷希拉.齐齐尔尼斯基(Graciela Chichilnisky)预计,哥本哈根会议将达成一项协议,规定2020年减排量达到或超过奥巴马所承诺的量。他说:“这最起码会发生。”

  齐齐尔尼斯基说,美国的承诺相当于仅在《京都议定书》1990年的基准线水平上削减了3%。与欧盟及日本的承诺相比,奥巴马的承诺相形见绌,欧盟承诺到2020年减排量要比1990年削减20%,而日本承诺削减25%。气候学家呼吁到2050年削减80%到90%。就像齐齐尔尼斯基对美国承诺的评价:“这是荒谬的,但至少是个开端。”

  丹麦风力发电公司维斯塔斯(Vestas)负责研发的主管芬恩.斯特罗姆.马德森(Finn Strom Madsen)赞同一个观点——不考虑任务的规模,哥本哈根协议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马德森说,哥本哈根会议的实际价值在于让世界各国领导人达成“政治共识——我们需要改变常规能源结构,我们行动的速度要比现在更快。”

  事实上,维斯塔斯公司已经宣布其计划:在今年秋季在目前1375名研发人员之上再增加将近一半人数——以同时推进几个大型的研发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一个供海上操作的6兆瓦发电机组,是维斯塔斯公司最大风力发电机功率的两倍;供深海水域使用的漂浮机座;以及尽量减少空中交通控制雷达中断干扰的隐形涡轮机。“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在哥本哈根) 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而与会者相互之间又无法达成共识,我们可能会重新考虑我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马德森说:“不过,我们当然希望将产生一个政治协议。”

  而哥伦比亚大学风险管理联合会会长齐齐尔尼斯基认为,哥本哈根协议需要推进在京都诞生的碳交易市场,提供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然而,齐齐尔尼斯基提出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会考虑的市场规则变化,如果通过的话,该市场可以极大地拓展碳市场,增加技术开发者的利益。

  其中的一个市场拓展策略是碳市场的“联锁”选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美国将购买碳排放的期权,获得减少中国排放量的权力,而中国会购买期权,获得把排放配额以最低价格卖给美国的权力。齐齐尔尼斯基说:“美国能够迫使中国减少其排放量,假如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可以说这将是补偿。”两个国家的技术开发者通过提供设备而获益,在配额背后实现真正的减排。

  齐齐尔尼斯基说,哥本哈根会议也可以扩大机制——发展中国家从能源或林业项目中向发达国家出售各种碳还原方法,发达国家利用这种“补偿”来完成他们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欧洲公司购买这些“补偿”,在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下完成他们的义务,帮忙资助中国和印度迅速发展的风力发电厂。

  她的建议将为项目——捕获比他们生产出来的更多的二氧化碳,比如生物燃烧发电厂,对其排放物和空气捕获装置进行碳捕获和碳封存,这将使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消失——扩大融资。齐齐尔尼斯基通过总部在纽约的空气捕获新兴企业Global Thermostat——旨在利用以煤炭为燃料的发电厂的余热来捕捉电厂排放量两倍的二氧化碳——向后者进行投资。

  齐齐尔尼斯基说,一旦哥本哈根协议和国内立法生效,这将带来“大量的金钱和利润——来自于建造清洁的发电厂和消除它们排放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