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之 渊 源
——文化汉江考察日记之四
第八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顾问 杨斌庆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汉中市汉台区
今天我们参观了汉台,了解到“汉” 之渊源。
距离汉水不远的汉台,坐北朝南,具有典型的秦汉宫廷建筑风格,上有楹联“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汉台是刘邦在汉中的行宫。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萧河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天汉即汉江,“天汉”的本意,是指天上的银河。在古人的观念中,横卧九州大地正中的汉水是横亘夜空的银河在地上的对应物。换句话说:银河是天上的汉水,汉水是地上的银河。对于相信“天命”的古人来说,“天河”一词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召力,“天汉”之地一定是神圣的、吉祥的、前途无量的。萧何此语突出了汉江又名“天汉”的喻意,坚定了刘邦的信心,如是亲率10万之众从子午道来到汉中,励精图治,经过四个月的准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灭掉三秦王,一举夺得天下。为纪念这段历史,刘邦定国号为“汉”,并将开国之年定为刘邦到汉中称汉王的公元前206年。从此,在汉朝形成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的一个伟大民族——汉族,使用的文字为汉字,使用的语言为汉语……甚至称赞有志有能的男人为“好汉”、“一条汉子”;由于中国国力强盛,外国称我们中国人为“汉人”。
原来汉江是我们“汉民族”、“汉人”、“汉语”名称的产生之地。章太炎还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为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可见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的名字,汉江孕育了汉民族,发祥了汉文化。而且汉江在我们汉民族的融合、国家政权的统一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实质是文化的认同、融合和昄依。由于汉江在中国中部发挥着强大的交通大动脉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发挥着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长江中下游的荆楚文化、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国家的统一。因此汉江文化具有开拓创新、宽厚包容的禀赋。我们了解汉江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之间具有内在的历史与文化关系,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汉中学者认为汉水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进取有为、开拓创新、忠贞节操、勤政廉洁。他们还将汉水精神概括为四个字:“柔”(上善若水)、“强”(是条汉子)、“智”(聪明才智)、“朴”(质朴清静)。这些精神是从刘邦、萧河、诸葛亮、张骞、蔡伦等汉江流域当地的著名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在汉文化的传承与应用方面,学者们建议,将汉中概括为“汉之渊源地,中华魅力城”。学者们提出,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关系,即所谓的“道器关系”。“道”指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器”指传统文化的器物实体(如遗址、文物、古迹等)。保护利用好遗址文物古迹,努力发掘其精神内涵,以便“见其器而知其道”;并精心创作新的人文景观,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提供更多的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引入社会运行机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提高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