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9个百分点。构成11月中国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全部出现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均回落到50%以内,呈现衰退特征。这使得接下来尤其是明年的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一个疑问。
汇丰PMI的大幅下降,显示11月制造业萎缩,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工业生产增长很可能将进一步放缓,市场进入“低速增长”阶段。金模网CEO、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综合各方面分析看,明年工业增速应该会继续有一个适度回调,但总体仍将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将成为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工业发展和运行质量将继续有所改善,初步预计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2011年低1-2个百分点。
年均增速33.5%
模具产业核心竞争力路线图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通过注塑、压铸或锻压等方式生产产品所用的各种模型和工具。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模具市场需求庞大,绝大部分的标准化产品都需要模具来成型,75%以上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以上的精加工零件都需要由模具成型,而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模具广泛运用于汽车、家电、电子、建材等多个行业,下游需求庞大。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带来模具行业巨大需求,并且模具将随下游竞争激烈而消费品化。随着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模具的需求快速增加;而下游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对于新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将加快,单个模具的使用时间将会缩短,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扩张。我国模具行业的整体增速远高于GDP的增速,行业产值8年间按33.5%年均增速增长了10倍。
2000年以来,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模具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模具行业的行业收入从2003年的140亿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1400亿元,8年间增长10倍,年平均增长率在28%以上,可见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日前,罗百辉通过金模网披露,2011年1-10月中国模具产量为8172664套。其中,2011年10月份,我国生产模具103万套,同比增长44.24 %。
2011年1-10月,全国模具的产量达817.27万套,同比增长33.46 %。其中,河北省模具的产量达411万套,同比增长43.51 %,占全国总产量的50.32 %。
省市
|
产品(套)
|
10月
|
1-10月
|
全国
|
模具
|
1030770
|
8172664
|
北京市
|
模具
|
1356
|
27910.3
|
天津市
|
模具
|
3832.31
|
43198.97
|
河北省
|
模具
|
409442
|
4112128
|
山西省
|
模具
|
9
|
149
|
辽宁省
|
模具
|
10700
|
67177
|
吉林省
|
模具
|
17540
|
235879
|
黑龙江省
|
模具
|
183
|
2205
|
上海市
|
模具
|
3267.06
|
50341.06
|
江苏省
|
模具
|
52217
|
560921
|
浙江省
|
模具
|
36476.6
|
290543.3
|
安徽省
|
模具
|
26687
|
192981
|
福建省
|
模具
|
7832
|
57855
|
江西省
|
模具
|
856
|
7808
|
山东省
|
模具
|
20172
|
229290
|
河南省
|
模具
|
5334
|
41727
|
湖北省
|
模具
|
111
|
8992
|
湖南省
|
模具
|
70756
|
581773.8
|
广东省
|
模具
|
343435.4
|
14940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模具
|
7013
|
58300
|
重庆市
|
模具
|
1063
|
8194.22
|
四川省
|
模具
|
12469
|
101064
|
云南省
|
模具
|
3
|
35
|
陕西省
|
模具
|
14
|
164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模具
|
2
|
14
|
社科院《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蓝皮书称,按世界银行的标准,2011年中国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且中国产业竞争力居全球首位。但报告也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产业竞争力呈现进一步走弱的态势,竞争力结构未得到明显的优化。对于中国模具制造业目前所遇到的困境,罗百辉认为由四方面原因造成:首先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模具制造业需要消耗较多钢铁资源;二是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各种管制产生的费用都在上升;三是产业利润处于不利地位,无论是销售利润率,还是净资产利润率,和其他产业相比,模具制造业获得的收益明显偏低,所以导致了“去制造业”或“去工业化”的恶性循环倾向,不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四是全球经济增长停滞,会对中国模具出口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受债务问题困扰造成的经济增长率下降,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全球贸易量将下降,从而对中国模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不良影响。
罗百辉表示,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紧缺日益突出,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加大,但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由于国内投资增长仍保持较高水平,消费增长稳中略有提高,伴随着物价水平的回落,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明显增大,保增长将成为2012年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预计未来模具增速回调平稳,不会出现大的下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要实现由出口导向战略转型为进口替代战略的重大转型。对模具业而言,首先,要完善财税和金融信贷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订单、效益好的小微模具企业在扩大内需、稳定和拓展外需均衡发展的同时,把加强技术改造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大力提高精密模具技术竞争力,推进模具产业的进口替代。
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工业发达国家人工成本的持续提高,迫使他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断把模具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有较好技术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到日益发展的中国模具市场,纷纷进入到中国模具市场,很多国际知名的汽车模具企业、注塑模具企业也都陆续进入中国,且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非常迅猛,速度也非常快。模具消费品化的趋势将会带动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产业链上的模具钢、模架以及模具生产都将受益。模具行业将出现三个重要变化:第一是整个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将会变大,对于上游模具钢的需求将加速上升;第二是模具标准件覆盖率将会提升,对于模架产品需求增加;第三模具开发能力强,交货时间短的模具企业将会赢得竞争优势。
其次,要稳步推进模具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工作,继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推进工业用电需求管理,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推动模具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对模具企业“两化”融合中共性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模具企业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和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加快企业信息化升级。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模具研发设计、制造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质量品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装备工艺等各环节的应用,提升模具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我国模具行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扩大生产规模化,就要构筑全球化的网络,扬长避短,与供应商、渠道商、同行联盟。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已在目前产业集群(模具产业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告诉《上海模具》杂志记者。
四是要鼓励支持模具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把模具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产、学、研、用密切合作的渠道和机制,培育和支持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创新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模具产业联盟、模具技术联盟。要高度重视模具实体经济集群发展,模具制造业要在一定的地区形成区域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制造高附加值的模具与出口模具这要求模具钢材一定要由低档次产品向中高档发展,并开发出一些有特色的产品。
在国内市场,对模具需求旺盛的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机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尤其是总投资达2200亿元的京沪高铁项目、超过300亿元投资规模的大飞机项目等,都会给模具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罗百辉表示,我国模具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密切配合钢铁、汽车、石化、船舶、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国防军工这九大产业的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精密模具、大型覆盖件模具,提升高档模具标准件制造能力;实现模具钢的国产化和优质化,改善模具材料的供应体系,提供较为全面的各种规格和牌号的材料,大力压缩模具生产企业的备料周期;提高模具新材料、新型塑料成型工艺和新型高强、高韧、耐高温塑料制品的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模具集成化制造的总体水平;同时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使我国的模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家重大专项的关键功能件项目中,模具专项体现了模具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重点研究与大飞机项目、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配套的高强、高韧、高耐磨性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与模具加工技术。
目前为汽车服务的模具约占到我国全部模具产量的1/3左右,在汽车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为汽车服务的模具往往占到其全部模具产量的4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车型不断更新,汽车向高速、舒适、风格化发展,车身结构将日趋复杂,要求模具向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度方向发展。轿车能源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轿车自重下降10%,可以节省燃油6%~8%。以塑代钢是轿车轻量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以塑代钢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和模具制造技术。
曾有专家预计,2012年与车船配套的塑料制品达200万吨;与家电配套的各种塑料零部件、绝缘材料、封装材料所需合成树脂500万吨;与房地产发展配套的建材,对PVC、PE、PP、PS、PC、PUR等塑料的需求将达700万吨。因此,必须加速木塑复合材料注塑成形技术、塑料金属复合材料注塑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塑料异形高速挤出模具技术的研究。
随着全球网络化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速率提高,手机、手提电脑小型化/轻量化,对接插件封装技术、超薄成形技术、导光塑料的成形技术和模具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研究超薄成形、超精密成形的工艺和高精密模具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