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9反追踪技术,用户买账不?


  上周,微软公司宣布将在下一代互联网浏览器IE9中添加一个“追踪保护”功能。尽管微软的决定得到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包括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乔恩·利博维茨(Jon Liebowitz)的大加赞誉,但“追踪保护”这种新功能对于万维网的隐私保护来说是背道而驰的。

  追踪保护功能在技术上来说是有漏洞的——它无法阻止网站对用户的追踪——并且它的出现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强大工具,阻碍政府颁布法令并真正解决互联网上蔓延的非法追踪问题。

  微软做出此决定正值公众对广告商在线追踪用户的关注与日俱增之时。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刚刚表示,网络用户应该有权选择其在线行为可否被追踪。但要实现让用户自由选择是否被追踪的技术和法律框架还远远不够清晰。

  对网络追踪行为不甚了解的公众通常都很难理解现今的互联网已经到了有多入侵的地步——以及他们为何要关注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媒体报道也只是火上浇油,让现实情况更加扑朔,原因是它们只关注第三方网络分析公司和广告公司的行为,而不关注行业广告巨头如谷歌、雅虎、Facebook等的追踪行为和分析报告。微软的这个浏览器新功能看似是追踪保护,其实不然,完全可能会出现一种相反的结果:不是减少、而是增加此类公司追踪和记录用户所有在线行为的能力。

  过去十年,网络的基础框架已然悄无声息地从根本上得以改变。风投公司或其他投资方已经不再对以信息为导向的受欢迎网站投钱了(少数除外,如《华尔街日报》和《麻省理工《科技创业》的付费内容)。大多数网站都是靠广告费来赚钱。比如,谷歌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73亿美元收入中有97%都来自广告收入。

  在线广告成为一种颇有成效的摇钱树的原因在于网络的双向沟通环境。广告商不仅能够知道一则广告被浏览了几次,还能知道这则广告被同一个人浏览了几次,以及这个人住在哪里,浏览广告时是在家还是在公司。广告商能够发布多个广告,然后查看哪些广告可以招来收入,以及每次具体的销售产生的价值。这使得网络比其他任何媒体都更具广告价值。实际上,谷歌公司在乐此不疲地把巨额的广告费从数以千计的印制杂志那里抽取出来,揣进了自己的腰包里。

  现在,在线广告正在酝酿其下一个大跨步——行为广告。在行为广告中,你所看到的每一则广告都是根据你的在线行为的总和来度身选定的。广告商对行为广告的概念非常激动,因为它将带来更加多的收益——据某报告显示,一则行为广告显示1000次的平均收益为4.12美元,相比一则非行为广告的平均收益仅为1.98美元。但是,美国消费者联合会消费者保护部的负责人苏珊·格兰特(Susan Grant)表示,大多数美国人都觉得行为广告有点恐怖。在美国众议院商务贸易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于12月2号举行的听证会上,格兰特引用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于2009年做的一次调查“不准跟踪立法:现在是否正合其时?”,调查显示84%的被调查人表示自己不愿意看到根据自己行为而度身选定的广告。“超过90%的人同意,应该有立法要求网站和广告公司删除所有储存的个人信息,如果用户要求这样做的话,”格兰特在听证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