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不给力的国际通信展


  2011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一月前在北京举行,前期宣传火爆异常,但两天之后展会的烧就开始退了,多数外地赴京观展的人也都陆续离开。而热情不减的当数那些媒体朋友,仍然坚守在第一线,用他们的不懈努力为大家带来此次展会的更多信息,在此向曾经忙碌在展会上的媒体朋友致敬。

  展会上可圈可点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云计算、物联网、TD-LET、三网融合,以及三大运营商的“智慧、智能”展示,都引得参观者的驻足与询问。而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展会上的首次出现,也给大家带来了些许欣喜和话题。但通过同一些观展朋友的交流和媒体报道来看,展会很不给力。

  渐行渐冷的国际通信展

  通信展办了很多年,在这些年中,我们能从展会上发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导向作用很强。但现在,从普通观展者到业内评论员,无一不对通信展抱有丝丝失望。

  大家观展热情和积极性走低不是没有原因。回顾一下最近两年的展会,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厂家,哪个不是再反复的说着大家都知道的那点事。中移动去年宜居通,今年宜居通,看样子明年继续宜居通。三大运营商似乎商量好了一样,基本都在重复着去年的智能调调。难怪有媒体朋友感叹道“一年不如一年啊”。如果展会上看不到新玩意,仅凭规模的宏大,领导的捧场,是不会提起大家的兴趣的。

  较往年,四大门户网站和各大通信行业网站媒体哪个不是大版面、大头条,全面跟踪详细报道通信展。可如今,通信展人气再怎么旺也旺不过苹果iphone,再怎么火也火不过平板电脑。要不然为什么大家会把头版头条留给还见不到踪影的iphone5以及亚马逊的7寸屏呢!

  需要走出展台的物联网

  有朋友说“如果不是有运营商在那招着,都不知道是通信展”。从运营商、设备商再到开发商,大家似乎心有灵犀,纷纷用大篇幅展示各自的物联网应用。与其说是通信展,倒不如说它更像是“物联网展”。说实在的,关注物联网是一个好事。其一,它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哪一家可以完成的,需要从运营商到设备商以及各级政府的全面投入;其二,做好物联网对改变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有的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问题是既然做物联网就要做好物联网,要有规划有方向有目的,不能只在空中飘,落地才是真本事。

  今年,中国移动一直在推“无线城市”,其中就采用了很多关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有交集,可并不相同,无线城市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物联网的关键在于物与人之间的互动。展会上中移动对于物联网展示的不足,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习惯了为人服务的中移动似乎并不熟悉关键点是物与人互动的物联网。中移动的宜居通从去年就搬到了展会,今年仍然站在展台上,中联通、中电信的智能家居、智慧生活、智慧城市业务也是一个又一个,但目前为止每一个都还在展台上站着,如果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些智能智慧带来的便利,估计没有一个运营商能给个时间表。

  谁能说清云计算

  云服务是本次展会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其引人注目的程度绝对超过现场的众多美女。中兴通讯的云操作系统、云数据中心和虚拟桌面,上海贝尔的“云使能”,中国电信的云桌面,阿尔卡特朗讯的“灵云无线”,以及华为重塑ICT产业的“云-管-端”新架构。

  设备商谈云,运营商谈云,开发商终端商都在谈云。但云来云去的东西让很多人一头雾水,翻来覆去的技术术语让多数朋友难以理解,大家在风生水起的云概念天下无所是从,云声一片,晕倒一片。史蒂芬·霍金能把高深的理论物理写成通俗易懂的《时间简史》,我们的运营商设备商就不能把“云”通俗易懂的展现给大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