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夫子的教育是要有基础的,虽然孔子收徒弟没有什么入学考试一类的东西。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只要是给点见面礼的,就没有不教的。可是孔子收徒弟,教学生还是有一些要求的。本章讲的就是学习的基础。什么东西没有基础都是不行的,所谓本立而道生。没有根基,是什么也做不了的。那么孔子授徒的基础是啥呢?是道德。
在孔子看来,如果连基本的道德都没有的话,学什么也是没有用的。本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哪是本、哪是末的问题。当然,这里所谓的“学”或是“学文”指的都是说学习古代文献或者是说包括“礼”在内的文化等等。但是今天我们把其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也未尝不可。
在这里,“弟子”可以简单地直接地去理解为“年轻人”的意思,并不是仅仅指的“学生”或者“徒弟”。有人是这样理解的,那就是典型的用后世的语言去解释了。后面还有弟子与先生共提的文字,那个“先生”是不是老师呢?到时候再说。其实有些解读是很搞笑的。
学习先学做人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