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经营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结构性风险的出现,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机构风险走向前台。在以往的市场运行中,机构往往受到了相关政策的保护,而从未来与市场经济深入的角度来看,这种保护将渐形渐远,机构经营风险将充分体现,经营分化也将是主要特殊性征。从目前A股市场来看,基金(公募、私募、专户、社保、企业年金)、保险公司股票投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及券商资本金的股票投资、证券投资信托、QFII等构成中国A股市场机构体。近年来看,随着股市调整,不少中小投资者亏损增加,而同时机构投资者的风险也在加大,亏损的绝对数也显示经营风险急增。其中的经济因素、外部因素等方面是产生原因之一,但从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高PE询价、重仓题材股等产生的风险的累积也是重要原因。展望来年,市场风险、高PE题材股重组股的崩跌、国际接轨步伐等因素仍在变化表明,机构投资者进入严峻的市场化竞争的轨迹较为明显,而以往国际机构经营风险爆发破产表明,这一现象并非市场经济国家所特有,有投资就有风险,有风险就会有竞争就会有淘汰,符合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规则。

  研究投资机构发现,基金在近两年中总体出现亏损,而2011年的亏损面更为明显,我们通过基金净值研究发现,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绝大多数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低至-25%以上,而剔除年内成立新基金,目前排名业绩首位的股基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亦为负,同时市场也出现3角基金。股票投资上限为95%的偏股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基金平均业绩也难尽人意,亏损有佳。从基金目前总规模2万亿左右的水平来看,较以往往出现大幅度的缩水,这还是在新基金不断发行的背景下,说明其亏损面较重。从其市场影响力来看,目前2万亿左右的规模仅有目前A股总规模的10%左右,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在下降,惨淡的连年亏损,使得基金元气大伤,而随着部分基金可能清盘,基金业的未来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我们以市场风险来看机构风险,进入年底以来,A股市场随着管理层加大重组管理政策及随着稀土、光伏等行业市场发生巨变,重组股由于市场环境及题材穷尽,出现了大面积的下跌,比如进入11月以来,已经有科力远、神马股份、*ST远东、ST博元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因为拟注入资产的行业变化较大,无法对标的资产做出准确预测而终止重组或进行相应调整,反映到股价上则出现大幅度回落。研究发现,至12月初,从今年以来重组方案被证监会、股东大会否决的11家上市公司为例,公告否决前的定期报告显示,7家公司的股东中出现基金、保险公司和券商的身影,按照重组否决当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合计为19.89亿元,之后的股票品种大跌使得参与资金严重亏损。进入12月份,市场中走热最牛的题材股——重庆啤酒连续跌停,至2011年12月19日,重庆啤酒已经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出现跌停,使得某基金浮亏近23亿元。连续的浮亏严重伤害了该家基金净值收益和排名。截止19日,12月以来重仓重庆啤酒的6只开放式基金分别垫底各类型产品,可谓该基金的黑色12月;而全年来看,此系基金排名遭遇整体下落,若重庆啤酒继续跌停,该系基金恐怕年关难过,不排除出现另类经营性风险,这些均充分说明机构风险加剧。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基金仍在IPO过程中对超过50倍PE的个股热衷有加,比如政策刺激中的某传媒类股票,其发行PE超近60倍等,相信随着市场的成熟与理性,这种经营风险也将日益体现出来。

  从证券公司的角度看,虽然部分券商受益IPO发行,但占比较大的佣金收费与资产理财出现同比大降等均显示行业竞争激烈。从数量上来看,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今年下发的证券营业部相对饱和地区名单显示,在监管部门划分的36个辖区内,仅有天津、海南和青海尚无证券营业部相对饱和地区,在其余33个辖区中,均出现相对饱和地区。京沪深营业部数量也说明这三大城市证券营业部相对饱和程度。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共有4851家证券营业部,其中北京共有证券营业部246家,上海达478家,深圳达217家。这三大城市所拥有的证券营业部接近全国证券营业部总数的20%。营业部发展的饱和配合全民炒股的阶段性发展顶峰,显示后续能够拓展的股市投资者有限,这必将带来证券公司的竞争升级,今年以来深圳地区许多券商出现亏损也是其体现。从市场今年总体成交来看,大部分时间,其成交量日趋平淡或减少,加之券商理财亏损面增加,说明证券公司未来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展望来年机构竞争来看,我们认为竞争激烈、淘汰性出现将是主要特征,以往的政策性机构保护正面临市场化运营风险的冲击,严峻的竞争形势将使得不少机构投资者出现经营性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在选择机构理财时需充分认识市场风险带来的冲击和个人的风险承受力。国际资本市场遵循“买者自负”,其投资者产生的经营风险不会有政策保护来买单,因此认识风险,选择机构理财更须多因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