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中国式管理境界(72)


  研究发现,发展不仅有规律,而且是宇宙万物的主旋律。为了与一般的规律加以区别,笔者把它称为统一发展定律。由于统一发展定律又是在表达宇宙万物得以发展的原理,有时,为了说明问题,也是为了叙述的需要,笔者也把统一发展定律称为统一发展原理,而科学发展观,无疑就是这样的一门专门揭示科学发展定律、科学发展原理的科学。这样,科学发展观也就自然具有、获得“科学学”的性质与意义。什么是科学学?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一门专门揭示科学发展定律、科学发展原理的科学学,而科学学揭示和描述的正是科学发展定律、规律产生的规律、原理产生的原理?笔者能拿出无与伦比的证据证明吗?

  1·存在一定,表达规律

  有位哲人说,“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在笔者要说的是,就算“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是“客观的”。这是因为,对于“是否合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存在的”一定是“客观的”却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一个事实。而事实上是,“存在的”不仅是“客观的”,而且还是能够表达客观规律的。谁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存在非客观和不能表达客观规律?恐怕谁也否定不了,否则不要说“存在”恐怕连“产生”都会成问题。又事实上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不但产生、存在,而且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一切存在,符合原理

  首先人们应该承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恐怕谁也否认不了。现在,先不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的存在是否合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的产生、存在绝对是客观的,表现为其产生、存在不以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谁能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种非客观存在?

  其次人们还必须得承认,一个政党、一种主义、一种制度的产生、存在势必具有合理性,表现为其产生、存在须符合客观原理,否则连产生都不可能,也就不要说存在与可持续存在,更不要说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无数的事实都能够证明,不合理的东西均产生不出来。谁能说宇宙、原子的产生、存在不合理?回答如果是肯定的,人们为什么要对社会主义的产生、存在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而不对宇宙、星云、星系、星球和细胞、分子、原子、粒子的产生、存在产生怀疑?

  如果不合理、不客观,宇宙、星云、星系、星球和细胞、分子、原子能产生、存在与可持续存在?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合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能产生、存在与可持续存在,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果上述产生、存在与可持续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均客观、合理,那么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家、经济学家又有什么根据、道理说在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乌托邦”?

  千万不要以为前苏联社会主义联邦制度国家的解体和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剧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科学,而事实上是,前苏联社会主义联邦制度国家之所以解体和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之所以剧变是由于没能与实际相结合、没能时俱进造成。中国的崛起证明,只要能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社会主义非但不是所谓“乌托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它还存在特别大的优越性。次债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乌托邦”吗?当然不能,却能够说明其制度业已脱离实际,不能与时俱进也。

  (2)存在一定,表达规律

  研究发现,无论是什么,只要脱离实际都不会有好结果,就像卫星脱离行星、行星脱离恒星一样,表现为序星不能和主星与时俱进。脱离实际、不能与时俱进为何会没有好结果?就因为其违反客观规律者也。

  经常会见到以些经济体面临生存困境,分析原因,无不与其违反规律或者说不能表达规律、不能充分表达规律不无联系。世界上没有一种存在不在表达规律,否则其就“存在”不下去。何谓表达规律?简单地说是能够按规律的要求去办事。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表达规律、都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这就好像只有当列车在轨道上停放、行驶的时候才能不出问题。尽管如此,依然不能保证绝对不出问题。为什么?因为在轨道上停放、在轨道上行驶只能保证自己不出问题而不能保证别人也不出问题,更保证不了有人在惦记、寻摸着让我们出问题。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由于有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家总在那里惦记着、寻摸着社会主义国家出问题,前苏联社会主义联邦也就不会解体、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也就不会剧变。

  当然,自身如果没有问题,前苏联社会主义联邦也就不会被解体、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也就不会被剧变。怎么办?笔者以为,首先需要做到自身不出问题,而“自身不出问题”的前提,就是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换言之,如果做不到充分地表达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说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会出问题,即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会出问题,因为出问题与是否发达无必然联系。

  因此,如何才能做到不违反规律、能够充分表达规律和如何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便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未来意义也。但又不能不说,不要说充分表达规律,就是表达规律也是一件十分难办的事情,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规律有千万种,就像世界上、宇宙中不只有万有引力定律一种,还有电磁转化定律等等。什么是规律?规律的钢轨铺设在哪?如何才能表达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2·发展势必,表达宏律

  无论人么是否承认,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都是在规律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当然也都是在表达规律。但是,不能不说,无论是从哪一个层级上去看问题,规律都有主要与次要、先行与后行、宏观与微观的区别与联系。那么,在上述规律中,那些是主要规律、次要规律?那些是先行规律、后行?那些是宏观规律、微观规律?有没有一个鉴别它们的标准?当然有,而它不是别的,正是发展,因为凡是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事物一定是在表达宏观规律;反之,凡是表达微观规律者势必发展不起来。

  (1)规律也有,宏观微观

  有一种现象经常发生,就是尽管人们已经很努力了但仍然得不到发展,更谈不到可持续发展。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就因为其运动没能表达更为宏观一些的规律。诚然,这也不是说其就没能在表达微观规律。如此当然也就说明,某一事物要想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其必须得表达宏观规律(以下简称宏律)。

  比如,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行业或行政区域的经济规律就属于宏观律的范畴;如果站在行业或行政区域的角度上看问题,国家、世界、历史层面的规律则属于宏观律。当然,如果站在全人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自然、环境事物的运动规律则属于宏律。诚然,宏观是相对和比较的概念,关键是看自己的经营管理对象是什么。千万不能把宏观看成是大与小的比较,有时它不单是一个指大小问题。

  是否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超出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范畴,都应当属于相对宏观的范畴,但其范围不一定就大,有时会很小。比如,家庭、企业、产品等就不能说是一种宏观,但如果能够把上述三者经营管理好,又不能不考虑家庭、企业、产品的发展,因为会牵涉到更为宏观的家庭伦理、生物特性和宗教信仰和道德、法律等层面,甚至还会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消费心里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并非微观。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到了一定的层次,微观就变成了宏观;宏观到了一定的层次,宏观也可能会具有微观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会把产品、资本、资源与电子、质子、中子进行对比,就因为它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具有可比性,且其转化状态也非常的逼真。而在这时,谁又能说,上述的这些事物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呢?原子可谓微观了吧?可是,它却深不见底也;宇宙可谓宏观了吧?可是,它却是“无边有界”的。

  (2)发展是在,表达宏律

  如果说存在、运动已经是在“表达规律”,那么,发展是否在表达什么?我的回答是,表达宏律。何谓相对宏律?简单地说就是相对宏观的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而不仅仅是一些微观、具象的规律。

  上述讲到,静止或相对经济的物体与运动物体的寿命不同。反之,如果运动过于强烈,同样会影响其生命,因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度,静止固然不好,需要适当地运动,但可以肯定,剧烈的运动也不好。最好的状态是,能够循序渐进地运动,能够适度地运动。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能够得到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经济增长十分强劲的经济体忽然会倒闭,分析原因,与其所谓的“超常规的发展”不无联系。千万不要把“超常规的发展”看成是一件好事。“规律”是一种需要循序渐进地表达的东西,不能搞“超常表达”,否则就会出事故。诚然,这也不是说就绝对不能“超常”,但必须得讲条件的。有许多很好的企业就是因为其跨行业扩张经营才败下阵来;而一个国家难道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中国古语说,术业有专攻。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为什么能够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那么好?我看与他能够长期专注家用电器这个行业“不动摇”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会留下“百年老店”?请问有几个是在跨行业经营?当然,这也不是说就不能跨行业经营,而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做到“基业长青”有条件,而这个条件不是别的,正是循序渐进,因为能够循序渐进时,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规律而非动辄“转行”或“出轨”。

  现在我们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就是搞不清楚其中的奥妙,搞得动静忒大,想把十年的工作一年或几个月就把它完成了,结果非但没能把工作搞好,还给主管部门、上级领导惹了不少麻烦,添了不少堵,何苦?

  一些企业或经济体之所以会出这样或那样的“大问题”,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于其“超常规发展”或“超额利润”,其实,其本质是,是因为他们或它们不能充分地表达规律。那么,有无避免上述现象发生的方法?

  3·科学发展,表达律律

  上述我讲了如何“表达宏律”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律律”和如何“表达律律”的问题。何谓“律律”?简单地说就是“规律的运动规律”。规律的运动还有规律?是的,因为规律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力。凭什么说规律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力?因为就像物理学意义上的力一样规律也产生于场,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大家知道,有万有引力就产生于万有引力场,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呢?当然也产生于万有引力场了。难道其他力、其他律非“产生于场,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

  (1)万千定律,产生于场

  研究发现,一切规律或力均产生于场,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万有引力定律如此,经济社会发展定律依然。经济体、社会体难道不在经济场、社会场中产生与存在,运动与发展?而谁能说经济体、社会体的运动没有规律?如果有,其规律是怎么形成的?当然是在经济场、社会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的了。

  首先,包括经济社会在内的事物本来就产生与存在,运动与转化于一定的场中;其次,事物的产生与存在,运动与转化之所以有规律均是在场与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表现为一旦离开了场其运动就会失去规律性。第三,一些事物之所以难以生存下去,统统是由于其脱离了比它更大的经济场、社会场、自然生态场的作用与制约,成为了孤家寡人。第四,要想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万物都必须主动去表达宏观场。

  逃离场的作用与制约肯定不成,即使能够逃离某一场的作用与制约另一场的作用与制约,因为场就是事物、就是物质,场就是世界、就是宇宙,也就不要说任何事物、物质的本身也是以场的形式存在、作用。

  为什么非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说明,与其摆脱不了场的作用与制约,还不如主动地去适应各种形式与意义上的场。而事实上是,只有能够主动适应宏观场的作用与制约的事物、物质,其运动才会具有规律。至于说想谋求发展的事物、物质,那就更需要主动地去适应宏观场的作用与制约了。诚然,能够适应宏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得讲科学。这是因为,场的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范畴。

  原子属于宏观还是属于微观?当然属于微观,但万物皆由原子构成;宇宙属于微观还是属于宏观?当然属于宏观,但在宇宙的外面还有无量的空间(霍金的《有界无边宇宙模型》)。企业、车间、班组、员工属于宏观还是属于微观?当然应该属于微观,但它们和他们却构成并能够决定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表达律律

  如果说“发展”需要“表达宏律”的话,那么,“科学发展”需要表达什么?笔者的回答是,需要“表达律律”。何谓“律律”?通过上述我们解到它就是“规律的运动规律”。那么,如何才能“表达律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笔者以为,科学就是专门揭示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和能够按研究对象运动规律办事的学问。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发展?笔者以为,狭义的发展可理解为生物的、资本的增值和经济的增长,而广义的发展可理解为包括狭义发展在内的物质质量的增加,甚至可以把星云、星系、星球运动空间的扩大、宇宙的膨胀和宇宙的大爆炸等一切想象囊括进去。

  这么说不太容易理解,下面给大家举一些实例。宇宙的大爆炸、宇宙的膨胀和生物的增殖现象具有发展和为了发展的性质与意义自不必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资本增殖、经济增长也都具有发展和为了发展的性质与意义也。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发展确实是宇宙万物的主旋律,绝不是生物、资本、经济社会的专利。

  那么,笔者又凭什么说“科学发展,表达律律”?为此,为了把这个问题说说清楚,笔者还需要导入“广义科学”的范畴。何谓广义科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一切科学的总和,或者说以揭示“规律产生的规律”为己任的科学门类,如哲学。第二、能够表达一切规律,并符合一切物质运动原理的事物。这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由于宇宙万物的运动皆表达规律、皆符合原理,所以万物有广义科学性。

  亦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经济社会自然本来就是一部科学的天书,人类学意义上的科学其实都是在描述这部天书,而描述的意义就是为了表达镌刻于这部天书力的规律、原理,以便能够按规律、原理办事。第二、最高层次与意义上的人类学意义上的科学无非是能够表达或充分表达上述规律、原理,但是无论人类多么努力都不可能做到“充分表达”。又不能不说,“科学发展观”却抓住了“发展”的主旋律。

  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敢于斩钉截铁地说,“科学发展,表达律律”而非一个简单的“表达宏律”。

  4·律之律者,统一原理

  大家知道,“统一律”首先由物理学界提出。起初物理学家想把存在于自然界的四种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于是便有了“统一场论”和“统一定律”的范畴。如何才能将上述四种力“统一”起来?诚然,到目前为止,科学界、物理界尚未将它们统一起来。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第一、他们至今也不了解各力和各律本来就是一种东西。第二、他们没能发现“规律产生于场”的规律。不能不说,这个难题在21世纪被“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倡导者给解决。

  (1)律之律者,统一定律

  何谓统一律?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将各种定律或者说各种力“统一”起来的一个定律。请问,传统力学为什么没能将“统一律”阐释清楚?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上、宇宙中压根就没有“四种力”而只有“两种力”,一种叫引力,另一种叫斥力。电磁力是什么力?难道不能用“引力”或“斥力”表达?“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什么力?难道不能用“引力”或“斥力”来表达?无非是其强或弱点而已。

  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是否还应当存在生物力?是否还应当存在生产力、意识力、脑力,科技力、知识力?它们就不是力了吗?由此可见,物理界把世界的力分为“四种”缺乏理论依据,是不怎么科学的。

  笔者以为,世界上、宇宙中只有“引力”与“斥力”两种,因为无论来自何方,力要么体现吸引要么体现排斥,绝对没有“第三种力”。或许有人会说,即使只有上述两种力,那也无法实现“引力与斥力的统一”,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万有引力”而没有“万有斥力”。谁说世界上、宇宙中没有万有斥力?

  有万有引力为何就没有万有斥力?这符合辩证法吗?如果不符合,何谓万有斥力?首先,它不是与作用力相反的反作用力即它不是一种作用力的两个方面。其次,它也不是换一个角度去看万有引力即它不是由于地球牵引月球而看上去好像月球远离太阳的那种力。那是什么是力?当然是存在于星球场、星系场之间的一种广义库伦斥力!什么叫存在于星系场、星系场之间的广义库伦斥力?难道笔者把它们都看成原子?

  是的,因为原子就是一个小宇宙,宇宙就是一个大原子。请问,星球与星球、星系与星系、星云与星云之间的斥距(如近地点、远地点)是怎么形成的?难道仅仅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再问,月球、地球和太阳上的磁场是怎么形成的?为何都有两级而北极又为何都指向北极星方向?又问,星云、星系为何都为我们呈现盘状结构?这一切的一切仅仅用一个根据质量的大小而计算出来的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说清楚?

  (2)统一定律,统一原理

  牛顿的苹果为什么只能落在地上而不能像人参果那样钻进地壳里?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地壳对苹果存在着斥力。什么叫地应力?人们还能把地应力称为万有引力吗?什么叫刚体力?人们还能把刚体力称为万有引力吗?什么又叫离心力?人们还能把离心力称为万有引力吗?月球是怎么离开地球和地球又是怎么离开太阳的?如果没有“万有斥力”或“广义电磁斥力”或“广义库伦斥力”的存在,有上述斥距吗?

  关于什么是“万有斥力”或“广义电磁斥力” 或“广义库伦斥力”由于在下述有专门的章节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大家也可参考微观世界“库伦斥力”去解读月球是怎么离开地球的(近地点)和地球又是怎么离开太阳的(近日点)现象。但有一点谁也否认不了,那就是,万有斥力先于万有引力存在。这是因为,无论是从微观到宇观还是宏观到宇观,如果不是由斥力事先开辟出空间,万有引力又怎么能产生?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万有斥力不是别的,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相对空间的开拓者、缔造者。那么,什么又是“统一定律”?当然是能够将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斥力定律“统一起来”描述并能够用它来解释星云、星系、星球的“远引近斥现象”的一个定律。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也称之为“远引近斥定律”或“远引近斥原理”。那么,笔者又凭什么把“远引近斥定律”或“统一定律”称为“发展定律”?

  无论是“远引近斥定律”还是“统一定律”都是对正在发展中的星球、星系、星云、宇宙的表达。月绕地、地绕日、日绕昂宿星团、昂宿星团绕银河系中心所用的时间为何越来越长?宇宙何以会膨胀、发生大爆炸?发展者也。生物、资本何以都要增值?经济何以要增长?发展者也。难道,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就不具有增值或发展的属性?自然资源若不能增值中国干嘛搞“伏季休渔”?知识科技资源不能增值吗?

  知识、科技、信息为什么也会发生大爆炸?不都是社会资源、无形资源增值的表现?什么叫发展?不增值能发展吗?什么叫科学发展观?不就是能发展地去看问题,不就是能按发展定律、原理的要求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