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习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知识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5]。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对于知识碎片化产生的原因,笔者用“三只打碎的花瓶“的比喻来进行说明:
互联网是第一个打碎的花瓶。以前,我们的知识体系是被专家们按照学科分类方法精心组织起来的,每一门学科都像一个精致的花瓶。记载这些学科知识的书籍,根据某种内在逻辑,将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按照线性结构串联起来,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教科书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我们的学习也被要求按部就班依次进行。但网络改变了这一切,网络以一种与书本完全不同的结构方式构成。它不像书本那样,是一种按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线性结构,而是通过一种超级链接形式将所有的信息或知识点,连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三维立体结构。而且这个三维网状立体结构还不是稳定的,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还在不断扩大、不断更新、不断变化。所有的信息或知识点都通过一个个网页来呈现,每一个网页都有很多个跳转的可能。每一个网页就像一个个破碎的瓷片,你不知道你将看到的下一个瓷片是什么样子。不像书本一样,你只能一页页地往下看;在网上,你有很多个不同的下一页,你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下一个瓷片可能与这一个瓷片有关,也可能完全无关。于是,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碎片。有很多东西在诱惑你,你为未知的事物所吸引。除非你意志特别坚定,目标特别明确,否则你很难得到一个完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