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五千年前的稻谷和郭店先秦时期的楚简
——文化汉江考察日记之十三
第八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顾问 杨斌庆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上午荆门市
路过荆门,考察团成员杜汉华讲述了荆门值得重视的汉水文化。
距今5000年的“屈家岭文化”,昭示了汉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最重要标志是发达的稻作农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打破了印度是水稻唯一原产地的神话。其中出土了一种酒器,薄胎红陶杯,说明粮食已有剩余。汉江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一大特色。
屈家岭建筑房屋使用了土坯砖,出现了大型房屋院落,并营造了古城,出现了中心聚落和从属聚落的分野,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产生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集团。
从屈家岭5000年前的稻谷,到随州厉山的炎帝神农氏,充分证明汉江流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起源之地。人们从采集和渔猎生活,前进到农业定居时代,人类社会跨进了新石器时代的全盛时期,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文明时代。
荆门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有16篇古代典籍,一万三千多字。出版发行后,立即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掀起了研讨热潮。学者们从文字学、考古学、简牍学、文献学以及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楚国文化经济发展史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郭店楚简《老子》这一最古老的版本里,我们发现儒、道学说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和平共处。现在《老子》版本中“绝仁弃义”的反儒色彩,在郭店楚简的《老子》里是“绝伪弃诈”。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郭店楚简字体典雅、秀丽,是先秦时期的书法精品,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作品,同时,楚简孕育了行书、草书的萌芽。特别是楚简受楚文化“巫、道、骚”之影响,书风飘逸浪漫、古朴儒雅,是我国古代南方书风的代表。书坛要员称,楚简与当今求新、求奇、求变的审美情趣相吻合,楚简将成为21世纪书坛的新宠。
楚简书法美源于楚人发明了毛笔。1991年在荆门包山二号楚墓中出土战国中晚期带质毛笔一支。在此之前,1957年在河南信阳楚墓中出土战国早期竹质毛笔一支,打破了秦“蒙恬造笔”的神话,比蒙恬早数百年,楚人就使用毛笔了。楚人开创了毛笔书写创作书法艺术的新时代,开创了中国书法历史的新纪元,出现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
近几年,我和我们的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同仁举起了弘扬楚简书法的大旗,成立了“楚简艺术研究中心”,在汉举办了全国楚简书法艺术研讨会和全国楚简书法展。我到北京举办了个人以楚简书法为主、命名为“楚学墨韵”的楚文化书法展,使楚简书法已经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拍摄《楚简书法》电视片,筹建楚简博物馆,为把楚简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弘扬下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