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酶推广应用综述


一、 小麦代替玉米的趋势 
小麦在我国以前主要是作为人类的粮食,其加工副产品小麦麸和次粉才作为畜禽的饲料用粮。随着我国小麦产量的逐渐增大,粮食贮备的逐年增加,以及WTO的加入,进口小麦涌入带来的冲击,使得小麦价格呈相对下降趋势。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迅速,作为畜禽的主要能量饲料的玉米用量不断增大,制造淀粉、乙醇和赖氨酸也消耗掉大量的玉米,以及国家农业保护政策和国际市场上玉米行情的变化,使玉米采购难和价格不断上扬,尤其在非玉米主产区,玉米的短缺成为限制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这里往往小麦的来源较广,价格也较为稳定,用小麦逐步取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饲料行业发展趋势。目前小麦价格在很多地区已经明显高于玉米。

二、 小麦的抗营养作用 
用小麦代替玉米,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小麦非淀粉多糖(NSP)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纤维素和果胶等含量高,且多呈可溶性,溶于水后粘结成胶,成为抗营养因子。单胃动物不能分解麦类及其副产物中NSP,其抗营养原因主要是:
①水溶性NSP的粘性增大,  在动物肠道内易堵塞细胞膜孔, 阻止了内源酶与肠道内容物接触,使消化道内源酶的作用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下降, 消化道内的食糜粘度与饲料中葡聚糖和木聚糖的含量成正相关,即饲料中葡聚糖和木聚糖含量越高则动物消化道内食糜粘度越大。同时,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糜粘度与饲料消化率(代谢率)成负相关,有研究表明,动物消化道内食糜粘度每增加1个单位,饲料转化率可受抑0.0074-0.0075,食糜粘度每降低13个单位,饲料转化率可改善0.1。由此可见,小麦在动物肠道内产生的粘度要比玉米产生的粘度高得多,动物对小麦的能量消化率(代谢率)也就低得多。
②NSP对脂肪和维生素消化吸收的影响  NSP能使脂肪消化吸收降低,特别是引起饱和长链脂肪酸吸收不良,这种影响在大麦、燕麦、黑麦日粮中均有发现,木聚糖能相互结成网状物,降低饲料的扩散率,阻止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导致胆汁酸盐降低而影响脂肪消化,在降低脂肪的消化吸收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③NSP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畜禽日粮中水溶性NSP显著增加了小肠内的发酵,肠内的微生物明显增加,用NSP含量高的小麦喂畜禽,微生物数量更高,由于NSP能使食糜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更利于微生物的增殖并使动物吸收养分减少和腹泻。从而降低整个日粮的消化作用,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
④另外,小麦中亚油酸含量低,生物素利用率低,叶黄素含量低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消除小麦非淀粉多糖NSP抗营养作用的方法
一般有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添加抗生素、水处理等。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1水处理 对饲料进行水处理后,可除去水溶性NSP,同时还可以活化能降解这些多糖的内源酶,早就有人发现,小麦麸在水中浸泡24H干燥后,可显著提高其表观代谢能,有可能是水浸泡激发了谷物内源酶的释放,但是水处理会导致大量水溶性营养物质的散失,而且单纯水处理不能完全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
2、添加抗生素 :NSP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单胃动物,而反刍动物可以利用瘤胃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其降解,于是有人提出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以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曾有报道可溶性NSP含量高的家禽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可显著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
3、添加酶制剂  目前降解饲料NSP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小麦型复合酶制剂,如木聚糖酶、B-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等复合使用以破坏NSP的大分子结构而降低其粘度,
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于细胞内容物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为消化酶所消化,从而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消除饲料中NSP降低饲料营养价值的作用。
近来国内有许多研究提出NSP酶具有提高体内激素代谢水平、增强畜禽免疫力以及消除可溶性NSP对畜禽内源酶的抑制等功能。荷兰动物营养和肉品质量研究所的J.B.Schutte博士等人研究证实,向小麦为主要成分的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将木聚糖分解为较小的化合物,降低饲料高粘稠度的影响,增加肉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归纳起来,向以小麦为主的日粮中添加小麦酶,至少可以有三个作用。
① 可以提高饲喂效果。直接降解利用木聚糖、葡聚糖、纤维素等
②可以提高脂肪吸收率   NSP引起畜禽肠道微生物总数增加。微生物活动增加降解胆盐,使脂肪尤其长链饱和脂肪酸不能被乳化,大大降低畜禽对脂肪的吸收率。添加小麦酶,不仅减少胃肠道中的微生物总数及其与宿主竞争饲料中养分,而且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
③可以抵销加热处理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由于加热处理可以增加戊聚糖的溶解度从而增加肠道中小麦的粘稠性, 添加木聚糖酶可以降低这种粘性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三、小麦代替玉米的优缺点    
 1、表1 小麦(次粉)与玉米营养成分比较
原料名称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禽代谢能MC/Kg 猪消化能MC/Kg 钙% 磷% 有效磷% 赖氨酸% 蛋氨酸% 蛋胱氨酸% 苏氨酸% 亚油酸% 纤维素% β-葡聚糖% 阿拉伯木聚糖%
玉米                 8.7 3.6 1.6 3.24 3.41 0.02 0.27 0.12 0.24 0.18 0.36 0.3 2.2 2 — 4.2
小麦                 13.9 1.7 1.9 3.04 3.39 0.17 0.41 0.13 0.3 0.25 0.53 0.33 0.83 2.5 0.7 6.6
次粉                 15.4 2.2 1.5 3.05 3.27 0.08 0.48 0.14 0.59 0.23 0.6 0.5 1.9 8 1.9 10
备注:有一些厂家用次粉代替玉米,表中及本文以下列出次粉相关情况以供参考
2、综合小麦营养方面优点:
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13.9与8.7%),可以节省昂贵的蛋白质原料
②总磷含量高(0.41与0.27%),有利于节省磷酸氢钙的用量
③粗脂肪含量低(1.70与3.60%),可增加动物脂肪硬度,改善肉胴体品质
④叶黄素含量低,对白色肉鸡可使肌肉变白,提高胴体品质
3、综合小麦营养方面缺点:
①小麦中NSP含量高,主要是木聚糖等,通常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在1~10%,畜禽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添加才能提高小麦的消化率
②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产生粘度,这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对胃肠多肽的抑制,导致胰液分泌紊乱
③木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细胞壁包裹着淀粉颗粒,阻碍动物对淀粉的消化
④木聚糖可以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容易产生腹泻等健康问题
⑤亚油酸含量底  禽对亚油酸十分敏感,小麦亚油酸含量只有0.83%,远低于玉米亚油酸2.2%的含量,因此,家禽日粮中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时,将亚油酸列为最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
⑥生物素利用率很低  畜禽对小麦或小麦副产品中生物素利用率很低,如果生物素缺乏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发生(如肉鸡猝死症DSD)
⑦叶黄素含量低 小麦叶黄素含量只有约2ppm(家禽几乎不能利用),(黄玉米叶黄素含量18ppm),影响肉鸡的肤色、脚色和蛋黄的颜色

四、小麦替代玉米的时机与效益
在添加小麦型复合酶的前提下,综合小麦、次粉、玉米、豆粕的能量、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及市场价格情况,小麦的价格在不高于玉米价格的情况下即可以用小麦替代玉米,减少玉米的使用量,在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小麦时降低成本更有利,同时还也可以替代部分豆粕,减少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的使用,这在豆粕等蛋白原料价格高时可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按目前市场行情使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豆粕日粮,可节约饲料成本达30~100元/吨,同时使用小麦型专用酶能够达到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同样的生产性能。

五、畜禽日粮中使用小麦比例与配方调整
1. 猪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
保育猪替代30~50%
生长猪替代50~70%
育肥猪替代70~100%


2. 禽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
幼禽日粮小麦可以用至20~30%
中大禽料中小麦用量控制在30~50%
3、畜禽料配方调整重点 
小麦(次粉)替代玉米配方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直接替代玉米,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并达到氨基酸平衡
表2、小麦(次粉)直接替代玉米日粮平衡数据分析:
 小麦代替玉米 次粉代替玉米
小麦(次粉)每增加10个百分点 10 10
日粮粗蛋白水平上升 0.52 0.67
赖氨酸需增加g/吨 200 80
蛋氨酸需增加g/吨 30 80
苏氨酸需增加g/吨 根据原有配方结构酌量添加20-100
植物油需增加百分点 根据原有配方结构酌量添加 0.1-0.15
添加小麦酶 (见产品说明)
备注:表中理论数据根据表1数据所做分析,仅供参考,实际添加水平应
以实际生产配方调整为准
② 小麦(包括次粉)代替玉米并降低豆粕,日粮营养浓度不变
表3基于原有配方营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日粮平衡数据分析:
 小麦代替玉米 次粉代替玉米
小麦(次粉)每增加10个百分点 10 10
豆粕(CP43)降低百分点 1.2 1.4
赖氨酸需增加g/吨 200 -7
蛋氨酸需增加g/吨 20 40
苏氨酸需增加g/吨 根据原有配方结构酌量添加40-150
植物油需增加百分点 根据原有配方结构酌量添加 0.2-0.4
添加小麦酶 (见产品说明)
备注:表中理论数据根据表1数据所做分析,仅供参考,实际添加水平应
以实际生产配方调整为准,小麦替代玉米,通常可以节省豆粕(CP 43%)用量
30-100千克/吨
③小麦替代玉米,在添加植酸酶的情况下可以多减少磷酸氢钙用量2-4千克/吨。
④根据生产需要,注意亚油酸、生物素、叶黄素的微调问题

 

六、华芬小麦型酶制剂产品与特点应用
1、表4华芬小麦酶产品简介: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适用日粮类型 建议添加量
克/吨 主要成分含量 ≧单位/g
    木聚糖酶
BXU/g β-葡聚糖酶
BU/g 纤维素酶
CEU/g 甘露聚糖酶
MNU/g
猪用小麦型复合酶 1302 小麦/麦麸/米糠/次粉日粮 800~1000  9000 1400 2500 500
禽(鸡、鸭、鹅)用小麦型复合酶 1102 小麦/麦麸/米糠/次粉日粮 800~1000 9100 1600 2600 550
通用小麦型复合酶 HF-1 小麦/麦麸/米糠/次粉日粮 800~1000  9500 1600 3000 600
预混(浓缩)料小麦型复合酶 HF-7 小麦/麦麸/米糠/次粉日粮 150~200  45000 7000 12500 6000
2、华芬小麦型酶制剂特点:
① 酶种采用深层液体发酵,提纯好,酶活稳定
② 结合市场小麦糠麸日粮结构复配,作用全面;对中大型饲料厂、养殖厂给予直接定做,更具有针对性
③ 含有甘露聚糖酶,直接辅助其他酶种发挥更好的作用和增强畜禽免疫机能
④ 酶活含量高,采用芬兰国际单位标示,与国内常用酶活单位U换算如下:    1BXU/g=9U/g  1BU=10.8U/g    1CEU/g=10.8U/g
⑤ 包衣型小麦复合酶可耐高温制粒
3、华芬小麦型酶制剂使用
按表4建议添加量,使用小麦型复合酶的上下限与小麦替代玉米的量成正比,替代量低按下限添加,替代量高用上限添加

 

 

 

 


七、配方举例(仅供参考)
表4:猪料小麦替代玉米配方调整               
  单位:%,元/千克
  价格 生长猪 育肥猪
 元/千克 玉米豆粕型 替50%玉米 小麦豆粕型 玉米豆粕型 替50%玉米 小麦豆粕型
玉 米 1.42 63.5 30 0 69 31 0
小 麦 1.36 0 38 71.5 0 43.2 77.8
豆 粕 2.25 23.1 18.6 15.5 16.2 12 7.8
麦 麸 1 10 10 10 12 11.2 11.5
石 粉 0.1 1.1 1.1 0.85 0.8 0.8 0.9
磷酸氢钙 1.75 0.9 0.7 0.5 0.6 0.4 0.4
赖氨酸 11 0.1 0.2 0.25 0.1 0.15 0.25
食 盐 0.7 0.3 0.3 0.3 0.3 0.3 0.3
预混料 7 1 1 1 1 1 1
HF-1302 14 0 0.1 0.1 0 0.1 0.1
配方成本   1.61 1.56 1.52 1.55 1.51 1.44

八. 小麦的加工与适口性 
小麦的种皮结构致密,消化液难以浸透整粒小麦,饲用时必需粉碎或压扁。粉碎适宜粒度为700~900um,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粉碎过细, 因糊口或吸湿唾液而降低适口性影响采食量,同时在消化道内也易形成面团而难以消化。小麦日粮制粒后相对玉米而言结合紧密,制粒效果更好。另外应该注意小麦原料本身的品质,确保配方计算时小麦营养计算值不会偏高。注意小麦生长和储存过程中易受赤霉菌感染,应谨慎使用。小麦替代玉米,适口性也会有变化,在猪料中可适当添加香甜味剂(如宏达乳猪香、猪料香等)予以改善

九、小麦酶应用文献摘要
1、《小麦加酶对保育和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用小麦全部替代玉米饲喂保育猪和生长猪,同时添加0.1%小麦酶,以玉米豆粕日粮为对照。试验表明,小麦+加酶日粮饲喂保育猪和生长猪增重和饲料效率都得到改进,加酶效果显著,小麦豆粕日粮饲喂效果与玉米豆粕日粮饲喂效果没有显著差别。(冀长辉等,《养猪》)


2、《用小麦次粉代替玉米饲喂肥育猪试验》
   用次粉添加含木葡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全部代替玉米饲养育肥猪,结果次粉饲粮组比玉米饲粮组的猪增重快、料重比低,而且经济效益提高,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降低0.577元。(陈加村等《养猪》2001年第3期)

3、《用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喂猪效果试验》
   用小麦分别替代玉米的22%、45%、100%喂猪,结果以替代45%玉米试验组饲料效率最好,替代100%玉米试验组经济效益最好(这两组各加小麦复合酶0.1%)(出处:吴正杰等《饲料博览》2002年1期)

4、《猪日粮配方中小麦替代玉米的饲喂效果试验》
   在加0.1%小麦复合酶的情况下用小麦替代34-36%的玉米对15-90KG生长育肥猪的不同阶段做饲喂试验,结果比全部用玉米组增重成本降低16%经济效益显著(吴荣山等《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1年第6期)

5、《不同用量的小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试验在肉仔鸡日粮中应用木聚糖酶制剂的基础上,以小麦添加量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小麦取代玉米的使用量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0%小麦取代玉米,肉仔鸡对日粮的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最高,从整体的饲养效果来看,65%小麦取代玉米,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有提高作用,而其他的取代量与全玉米日粮的饲养效果相当。(丁斌鹰《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4,No.1)

6、《木聚糖酶与肉仔鸡小麦日粮代谢能之间当量关系的研究》    
   日粮小麦水平越高,肉鸡的生产性能越差(1~42日龄),添加木聚糖酶后,可以抵消其抗营养作用,并且酶的添加量越高,,生产性能的提高幅度越大。添加木聚糖酶在1~3周龄肉鸡的效果显著好于4~6周。本试验条件下木聚糖酶能够提高粪AME0.29%~6.69%,并且随着日粮中小麦水平的提高,AME的提高幅度越大,平均为3.18%。 添加酶(X2)后的小麦(X1)日粮的AME计算公式为Y=141142-2176X1+010478X2(R2=01948,P<0105),本试验得出加酶后日粮代谢能提高0.29%~6.69%,随小麦水平和酶的添加量升高,平均提高3.18%赋予酶的AEV是36750MJ/kg,换算为单位酶活的AEV为9.1875J/BXU。(王金全等《中国饲料》2004年第9期)

7、《 全粒小麦替代玉米粉对肉鸡增重效果的研究》
选择同来源的9日龄爱拔益加肉用仔鸡3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0只,第1组为玉米日粮组,第2,第3,第4组依次以全粒小麦取代5%,10%,15%玉米粉,饲喂26d,结果表明:肉仔鸡的周增重,料肉比等经济指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用全粒小麦部分替代玉米粉饲喂肉鸡是可行的(吴灵英等《饲料工业》  1999年第20卷第12期)

8、《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小麦取代玉米用量的一半,肉仔鸡小肠食糜粘度显著升高,但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无显著变化,肉仔鸡生产性能不受影响;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肉仔鸡小肠食糜粘度显著降低,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变化不显著。小麦全部取代玉米,肉仔鸡21和42日龄时体重分别降低3.1%和1.1%,1~3周,4~6周耗料增重比分别升高1.4%~5.9%,全期死淘率升高128%;能量利用率,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降低;全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后,小肠食糜粘度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升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21和42日龄时体重均增加1.7%,死淘率降低71.9%,耗料增重比显著降低。(王海英等《饲料研究》 FEEDRESEARCHNO.12,2003)
9、《日粮中小麦和复合酶的添加对肉鸭养分代谢的影响》
选择健康体重2.6左右的樱桃谷肉鸭的公鸭27只,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以玉米型日粮为基础,采用2@3试验设计和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了日粮中小麦替代玉米比例和复合酶的添加水平对肉鸭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小麦比例显著影响肉鸭的营养物质代谢率(P<0.05),小麦替代日粮中50%和100%的玉米,肉鸭的能量,干物质,蛋白质和粗纤维的表观代谢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个小麦添加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日粮中添加复合酶显著影响肉鸭的营养物质代谢率(P<0.05),肉鸭日粮的能量,干物质,蛋白质和粗纤维的代谢率随着复合酶的添加量增加而提高(P<0.05),但复合酶的两个添加水平(0.025%和0.0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小麦替代50%玉米和添加0.05%复合酶的日粮与玉米型不加酶的日粮相比,肉鸭的能量和蛋白质的代谢率有所提高(P>0.05),干物质和粗纤维的代谢率明显提高(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鸭日粮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以50%左右较为适宜,复合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5%。(余有贵等)

十、小麦酶历史使用情况问题总结
 自从2001年市场小麦价格低于玉米,罗氏公司首推小麦酶以来,市场酶类产品逐渐火爆,在饲料中用酶,已逐渐为大多数饲料厂和饲养场接受,然而,小麦酶推广过程中,见到许许多多的现象,今总结于后,对今后的酶推广工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1. 使用小麦酶出现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①小麦加工问题
建议蛋鸡料使用3.5mm-5mm筛孔的筛片,4mm-4.5mm为最佳。猪粉料使用2.5mm-3.5mm的筛片,颗粒料对筛孔无特殊要求,用粉碎玉米的筛孔即可。
②适口性问题
如果不是因小麦粉的太细,导致粘在鸡、猪的嘴巴上糊住以外,小麦的适口性优于玉米(猪尤其如此)。换料20天内采食量降低,不是因为小麦适口性不好,而是因为动物胃肠道对小麦没有适应过来造成小麦其他成分(非淀粉多糖之外的营养成分)消化不好的结果。


③蛋鸡短期内蛋壳颜色变浅
由于蛋鸡以前没有吃过小麦,换料后(6-15天)短期内胃肠道对小麦的整体消化降低,导致蛋鸡代谢机能紊乱,因而蛋壳颜色变浅(所有应激因素都会使蛋鸡蛋壳颜色变浅)。耐过一段时间(6-15天),就好了。逐渐换料。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④肉鸡料肉比升高、日增重变慢
因为对鸡而言,由玉米饲料换成小麦饲料,需要大约2周时间。如果不是从一开始就吃小麦饲料,等肉鸡适应了新饲料,又快出栏了,所以整个生长过程变成了适应过程,就会有日增重变慢、料肉比升高的现象;如果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酶产品,就另当别论。
2. 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①用户对使用小麦的担心
说明营养理论,引用附近客户成功使用的例证,同时说明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②用户对市场接受程度的担心
以利润说服,同时分析客户的可能性,不要过多消耗时间
③用户看不到效益所在
演示配方,强调成本,强调用户产品的独特性竞争(猪料)、价格竞争(鸡料)的意义
3. 推广过程中遇到现象及解释
①猪料一开始使用40%小麦(使用劣质酶)一段时间后,料肉比比使用玉米高0.5左右,但是换成玉米日粮,猪又不吃了。---××××饲料厂
分析:酶的效果不可靠,小麦的适口性高于玉米。
②这一批肉鸡料生长速度普遍减慢,料肉比为2.5左右---莱阳××、平邑××
分析:酶的效果问题、小麦加酶后的营养标准设定太高
③蛋鸡饲料中用国产酶,也没有大的问题---石家庄××客户
分析:陈小麦,因为种子的自我熟化过程,非淀粉多糖得到降解,实际是不需要加酶的,这样的小麦也可以用作饲料原料的,蛋鸡料不制粒,当地市场能够容纳低能量饲料产品,因而个别的酶产品表现有效果
④一个客户没用小麦前,鸡蛋很好;使用小麦后,蛋壳上一直粘有许多鸡粪
分析:没有使用小麦酶,或者使用的酶不可靠,因而鸡粪变粘,沾在蛋壳上。
⑤曾经因为用小麦,一天死了2000多只鸡---龙口蛋鸡客户
分析:使用了××产的酶,厂家没有提供及时的服务+天热+酶的效果不好
⑥使用小麦饲料和玉米饲料同时育成两批育成期蛋鸡,结果使用小麦的蛋鸡先开产---招远修德良客户
分析:小麦做饲料是没问题的---条件必须使用质量可靠的酶
⑦肉鸡料中加入30%小麦,就拉稀---××集团
分析:使用的酶效果不可靠。
⑧当加入20%小麦时,不加酶可以;当加入25%小麦后,蛋鸡户就有不少反映---石家庄××饲料厂
分析:使用小麦,如果不加酶,会出问题的,新小麦,20%在蛋鸡料中是个限制。
⑨乳猪料中加入小麦小麦酶后,这一段时间市场反映乳猪料的效果好多了---河南××公司
分析:猪料里面使用小麦酶,效果会更好

 

4. 推广小麦酶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①换料过程
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换料应激。为此,建议肉鸡料1号料要用小麦,千万不能只有2号料或者3号料使用小麦。蛋鸡料换料要有一个充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饲料厂要加强服务。
②酶的DIF值及其应用
当我们确信公司提供我们的DIF值可靠后,就要合理应用它,不能有夸大和缩小。注意:不同公司的产品之DIF值是不同的。
③小麦的营养素及各种动物营养标准设定
要对动物营养有全面的了解,小麦作为原料的优缺点非常熟悉,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出色的服务,市场反映上,就会出现有的产品效果较好。有的公司产品不太令人满意。
5. 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①以饲料专业人士的角度,运用精确可靠的数据,精确计算出使用小麦酶后的成本状况(利于推广),并预测使用后的动物生产性能(保证了使用效果)
②我们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原因,为客户提供使他们满意的服务。
6. 酶市场的评价
饲料酶制剂将来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关键的是产品质量,原料的底物浓度,使用酶带来的效益,还有在推广阶段对客户的服务,有了上述因素,中国广大的饲料市场,会越来越多地采用饲料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