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有序的纳米柱阵列,需要调整形状和几何结构,这些阵列由锗或镉硫化物组成,可以大幅度提高纳米柱的吸光性,”阿里·加维(Ali Javey)说,他是一位化学家,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伯克利实验室)和加州大学(UC)伯克利分校担任联席职位。
加维是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的专职科学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他一直进行最前沿的纳米柱研究。他和他的小组第一次证明了一种技术,从而使硫化镉可以大量生产,采用的是大尺度柔性模块。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生产的纳米柱,吸光性不亚于甚至超过商用薄膜太阳能电池,但只使用非常少的半导体材料,也不需要抗反射涂层。
理论和实验工作表明,三维阵列半导体纳米柱,有确定的直径、长度和节距,擅长捕捉光照,但只使用不到一半的半导体材料,这是对比薄膜太阳能电池而言,这种电池的制备,需要化合物半导体,比如碲化镉(cadmium telluride),而有大约百分之一的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是采用笨重的硅。但是,在加维和他的研究小组这项工作之前,制作这样的纳米柱一直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
加维和他的同事们制成双直径纳米柱时,使用了模具,这些模具的制备,采用了2.5微米厚的铝箔。他们用两步阳极化工序,来创建一个阵列,阵列包含很多一微米深的小孔,这些小孔在模具中,都是双直径的,就是顶部窄,底部宽。金颗粒随后在小孔中沉淀,这种颗粒起催化作用,促进半导体纳米柱生长。
“这个过程可以精确控制单晶纳米柱阵列的几何结构和形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外延附生和/或平版印刷技术,”加维说。“只要两微米高,我们的纳米柱阵列就能够吸收99%的光子,波长范围在300到900纳米之间,也不必依赖任何抗反射涂层。”
锗纳米柱经调谐,可吸收红外光子,用于高灵敏度探测器,而镉硫化物/碲化物(telluride)纳米柱可理想地用于太阳能电池。这种制造技术十分普通,加维说,它可以用于众多其他半导体材料,也可以用于很具体的应用。最近,他和他的小组证明,从横截面看,纳米柱阵列也可以形成特定的形状,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只需改变模板的形状就行。
“这表示,可在另一种水平控制纳米柱的吸光特性,”加维说。
加维的双直径纳米柱研究,部分资金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综合纳米力学系统中心(COINS:Center of Integrated Nanomechanical Systems),以及伯克利实验室的LDRD基金。
纳米柱提升太阳能电池吸光性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