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年”和“节”是不一样的,明明叫“新年”,为什么改叫“春节”了呢?
这要从中国近代的历法变迁说起。
在1911年前,中国使用阴历,又叫农历、夏历等,阴历新年是使用这个历法的人们的最盛大的节日。一百年前,孙中山革命成功,从宣统三年冬改用阳历,那年是1912年。
使用阳历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原来的节日怎么办?政府希望大家过阳历新年,但实行起来弊端太大,您想,把“正月初一”改为“1月1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正月十五”调整为“1月15日”就不行了,因为这很难恰逢月圆之日,于是,老百姓非过旧历年不可。
一个国家总不能一年过两次“年”吧,所以,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是禁止人民过旧历年的,届时机关照常上班,严禁商家卖年货,不许居民贴春联、放鞭炮,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是政府有禁不止,弄得两头不讨好。
大约是在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跟老百姓商量:以后我不禁你们过年了,但不能叫过年,叫什么呢?叫“春节”吧。从此,中国官方一律将旧历新年称为“春节”,而老百姓则依然叫“过年”。于是,中国就出现了一个世界奇观——有两个“年”:老百姓过旧历年,政府过阳历年,老百姓“年”被政府叫做“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