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是雪也是炭


  2010年入冬以来,北京就没正经下过雪。直到2011年2月10日凌晨,中国首都才迎来首场全市范围的降雪。我期望这场雪能够预示丰年,也能够成为一块炭。中国人每年开局最大的心事,就是粮食,何况是在这个通货膨胀之年。本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警告称,中国至少有五个小麦主产省份将面临严重干旱(这些省份的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的三分之二)。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旱情已从中国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扩散。虽然目前仍不确定今年旱情与往年相比到底有多严重。风险已经很明显,特别此时全球市场正越来越关注食品价格涨势。

  下周有两个重要经济数据发布。下周二前后,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月份通货膨胀数据;中国央行则很可能于下周公布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日期未定)。在这两个敏感数据出台之前,中国央行已经从2月9日起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北京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

  市场普遍预计,中国1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可能会达到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接受道琼斯调查的12位经济学家预计,1月份CPI将同比上升5.4%,升幅高于去年12月份的4.6%以及11月份的5.1%,将是自2008年7月份CPI上升6.3%以来的最大升幅。无疑,这又加重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扬以及北京可能进一步出台紧缩措施的担忧。

  当然,从统计角度看,每年1月份物价上涨有季节因素。春节假期之前,食品价格通常会上涨。但是,今年1月份食品价格涨势还受到干旱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此外,非食品价格涨势也有加快迹象,这表明通货膨胀压力可能正向整个经济扩散。据接受道琼斯调查的经济学家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1月份作为上游通货膨胀压力指标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可能同比上升6.3%,升幅高于去年12月份的5.9%以及11月份的6.1%。之后,2月份CPI升幅或将趋于温和,随后数月再度扩大。

  另一个可能马上会公开的坏消息,是中国金融机构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或较前月大幅扩大,中国央行控制信贷增长的压力增大。去年,中国央行就未能将银行贷款控制在官方目标水平以内。高盛经济学家在报告中称,过去的几个月中通货膨胀和外部需求升幅均超出预期。所以,他们认为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会相当大。接受道琼斯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中值显示,中国金融机构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可能达到人民币1.2万亿元,高于去年12月份的人民币4807亿元。

  与年初物价上涨一样,年初贷款大增也不足为奇。因为中国金融机构习惯在中国央行重新设定年度贷款额度后大举放贷(去年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额达到人民币1.39万亿元)。现在还有事悬而未决:中国央行尚未公布2011年的官方信贷目标。我注意到媒体对今年信贷目标有不同推测,多在人民币7.2万亿-7.6万亿元之间。去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高于北京设定人民币7.5万亿元的目标。

  无论如何有一个好消息:今年1月份货币供应增速可能放缓。经济学家预计1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18.8%,低于去年12月份。但愿这是一切好消息的开端,就像那场迟来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