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旺盛的购车需求看2011年车市走势


    

从农村旺盛的购车需求看2011年车市走势
黄少华

    尽管中国车市以超过1800万辆的销量蝉联世界第一的宝座,但2011年车市开局却充满悲观情绪,无论是年底的透支性消费,还是刺激政策的全面退出,抑或是各地为缓解拥堵而采取的限行限购措施,都给2011年车市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从厂家的销量目标看,多数企业相对保守,目标增幅基本在10%左右。而一些车企老总在聊天时,也对2011年车市感到迷茫,看好的底气不足。与此同时,包括苏晖、贾新光在内的营销专家和业内人士更加悲观,甚至有人认为,1800万辆是今后若干年内难以企及的高度,2011年车市或将出现负增长。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原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课题。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来往往是超常规发展,预测难度之大让专家们往往“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尾”。然而,春节回老家——闽南的一个农村小镇,却让我看到了农村市场强劲的购车需求和购买力,也让我对中国车市今后数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所在的小镇只有两三万人口,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柚子。近些年来,包括水果价格在内的物价飞涨,农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除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高楼,满大街跑的各种各样的小汽车也让我这个久未归乡的人感到些许陌生。听爸爸说,仅去年年底,我们这个小镇就新增各个品牌汽车100多辆。对于农村人来说,手里有钱了,就两件大事:一是盖房,二是买车。
    农村人买车,有面子方面的因素,更有实用的考虑。在农村,看到的车中,五菱、长安的面包车最多,其次是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车型,还有就是广本飞度、爱丽舍、伊兰特等性价比较高的合资车型。
    更让我惊讶的是,很多数年未见的朋友,虽然在偏僻的农村以种植果树为生,但坐下来聊天的时候,话题却离不开汽车,他们对很多品牌的车型如数家珍,对自己拥有一辆好车充满期待。隔壁是一家卖得很好的摩托车店。一次,在与店主聊天时,我说:“你觉得10年之内,我们这个地方汽车会取代摩托车的地位吗?”
    店主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用不了10年,我估计5年时间也就差不多了。”他说,他已经在盘算着卖汽车了,因为这个小镇,顶多只能承受一两家汽车销售店。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刚刚脱贫致富的闽南小镇,据笔者了解,包括江浙一带的很多城镇和农村早已步入了有车时代,汽车进入农村家庭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去年年底,笔者在采访众多车企老总时,他们也都非常肯定地把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二三线市场对去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未来我们判断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个是二三线市场还能维持持续快速增长,还能有若干年,速度非常快,连续性增长;二是会成为未来十年之内我们国家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
    “千人汽车保有量,一级城市110辆,二级城市48辆,三级城市37,四级25辆,五六级是10辆左右。”徐长明称,从国际上的经验看,汽车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在千人5辆到千人20辆之间,时间持续5年左右,销售量年均增长在30%左右;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在20辆到100辆,这个时间点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需要10年左右,销售量年均增长在20%左右的水平。
    除了以上分析数据,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出逃大城市,已经成为一些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北京公布摇号措施后,广州、深圳等城市也有跟进的动作。种种迹象无不在表明,汽车销售在一线大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于是,转战二、三线城市,成为多数品牌针对目前的国内汽车市场形势而选择的“解脱之路”。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有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刚需”,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向上的趋势还不会改变,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城镇和农村市场的成长和成熟,自主品牌又迎来了一次发展和腾飞的机会。套用毛主席的话就是:“谁赢得了农村市场,谁就赢得了这个世界。”

 (本文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