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因谣言出逃的偶然与必然


  文/李清

  2月10日凌晨2点,有人传言,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有化工厂发生毒气外溢,面临爆炸,结果上万居民携妻带儿逃往县城。在逃离过程中,由于马路拥堵,发生了不少事故,其中一起导致四人死亡。上午,响水县政府澄清,有关化工厂爆炸并毒气外溢系谣言,公安机关正在全力追查造谣者。(2月11日《金陵晚报》)

  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此前河南杞县就曾流传钴60将爆炸的谣言,许多群众逃往附近县市“避难”,被媒体称为“杞人忧钴”。有时候,谣言的力量会相当强大。

  然而,当地政府将责任全归于造谣者,恐怕未必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在笔者看来,响水县的这起集体出逃事件,在偶然当中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我们首先要追问的是,在谣言传播开了之后,政府部门的辟谣为何滞后?尽管官方事后表示,“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手机短信、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但凌晨2点就有人上街,出逃者达到上万,还发生了严重交通事故,早晨6点左右群众才陆续返家,途中很多人向省城媒体反映情况,这些都很难说明政府的应对足够迅速、有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化工厂爆炸并没有发生,但响水县政府称有化工厂爆炸并毒气外溢的事情系谣言,安监、环保等部门目前并没有发现问题,与很多群众的直接感受并不相符。比如记者两次连线当地居民林师傅,他表示,当天夜里出来后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在新闻跟帖中,很多网友也反映类似情况。那么,“毒气外溢”究竟是不是谣言呢?有关部门是检测不出,还是故意隐瞒?

  而化工厂的毒气泄漏,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必然的。有网友跟帖指出,这几年,当地政府为发展经济,承接了南方已经淘汰的重污染化工企业,让地方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居民怨气四起。

  相信造谣者将会很快被查到,并且得到依法处置。只是,光处罚个把造谣者,既不能让民众信服满意,更不能消除他们以后的担忧。毕竟,他们还要住在自己的家乡,与重污染的化工企业为邻。假使政府部门对究竟有没发生泄漏都要“捂盖子”,那又用什么来向居民保证,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化工厂泄漏、爆炸,使大家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呢?

  发表于青年时报,详见: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1-02/12/content_300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