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美债如何演绎(文见《中国外汇》第1期)


    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以下简称美债收益率)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10年,美债收益率走势大体呈V型。从年初直至4月上旬,美债收益率接连创出金融危机之后的高点;此后,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弥漫,美债收益率便步入了下降的通道:一方面,金融市场较为动荡,“安全港”效应再次强化了避险需求;另一方面,美国未来通胀的预期下降,美国经济疲软迹象逐步确认,市场担心美国经济会“二次探底”。

    2010年10月起,美经济数据回暖和通胀预期消除了复苏的疑虑。危机“顽疾”的住房市场终于出现筑底迹象,房屋销售、房屋开工等核心数据超预期好转,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开始在底部企稳并缓慢爬升中。美债收益率上行,并历经了一个触底反弹、快速回升的过程。2010年底,美债收益率表现已接近年初水平。截至2010年12月8日,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45%,较2010年初末下降0.2个百分点;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6%,较2010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7%,较2010年初下降0.78个百分点。

    对于美债收益率的反转在2011年是否可持续,市场争议纷纭。影响美债收益率的因素众多,具体来说,抑制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因素包括核心通胀下降,失业率高企,信用增长缓慢,主权信用危机导致市场偏好下降,欧元问题导致资金回流美国等;另一方面,支持收益率上升的因素包括:经济复苏稳定,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国债和MBS市场竞争资金,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升级,美联储在晚些时候实施退出措施,和国债大量发行等。不同因素对美债收益率趋势产生了方向不同的拉力,拉力对冲的结果,难免仁者见仁,却也易迷人眼。其实,判断美债收益率趋势需从整个经济的大脉络入手,自上而下地捕捉其变化。

    首先,美债收益率的变化,是市场风险情绪最可靠的风向标。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的前景决定了国债收益率的总体上行态势。美国经济虽然在未来几年仍将处在徘徊阶段,面临诸多困难,但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而对于新能源等创新技术的研发正在为美国经济的再次启航积蓄能量。美国2010年3季度经济增速从第2季度的1.7%小幅增长至2.0%。其中,私人消费连续第3个季度加速扩张,环比折年率增长2.6%;消费对GDP增速的贡献为1.79%,超过私人部门投资,一年之后重新成为几大经济引擎中对GDP 增速拉动最大的动力。净出口对GDP 增速的拖累也明显改善,贡献度从2季度的-3.5%下降至-2.01%,不过,受到住房投资和设备投资大幅下降的拖累,3季度美国私人部门投资增速为12.8%,远低于2季度的26.2%。预计2011年这种趋势仍向好的方向改善,消费特别是服务业的消费仍将继续担当起美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制造业的企稳回升和住宅销售的回暖,也会使得投资数据保持温和增长;而2010年美国大打贸易牌和美元贬值对美国进出口的影响将继续显现,并在2011年把净出口对GDP增速的影响重新拉回正区域。

    2011年,美政府支出仍将保持高位。2010年9月30日的一年中,美国的财政赤字由一年前的1.42万亿美元降至1.29万亿美元,但仍然是财政史中规模第二大的一年。面对居高不下的政府赤字,奥巴马警告,过分削减赤字将打击美国经济复苏。2010年12月,奥巴马政府和共和党就延长布什时期减税优惠达成协议,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该计划可能导致政府减少约5,000亿美元税收。鉴于延长减税计划将要由政府更多举债去支持,美国国债市场承受的压力不会下降。2011年,关键期限国债发行频率将增强,甚至有可能发行50年期国债。这直接导致美国长期国债供给压力增加,从而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前景变得更加清晰。

    其次,零利率政策延续制约美债收益率上行空间。实证分析表明,联邦基金利率是与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尤其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正相关性最高的一个变量,二者走向虽然不同步(10年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要领先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但却是同向的,且二者利差的波幅有限。

    2011年美联储维持零利率政策是大概率事件,这直接遏制了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幅度。就业和通胀是美联储是否加息的两个依据。2010年11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小幅增加了39,000人,但失业率在连续三个月持平于9.6%后上升至9.8%。虽然并不说明美国就业市场在进一步恶化,但表明经济其他方面的回暖尚不足以提振就业。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在失业率触顶的12-18个月后才会开始升息。就通胀而言,2011年也无须多虑。最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预计通货膨胀水平在2013年年底前都将维持在目标水平2%之下。美国升息的步伐可能要等到2012年才会开启。

    美国失业率的高位反复也令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坚持到底,并不断减弱加息预期。2011年下半年,美联储实施三次定量宽松(QE3)的概率逐渐增大。在全球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复苏的博弈中,美国由于美元的特殊优势和国内的低储蓄率导致其对通胀具有更强的忍耐力,这无疑在这场博弈中更具有优势,这将促使美国在货币宽松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美国的信贷利率,极大地受到美国国债的影响,美联储也难以容忍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直观上来说,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政策,就是增加了购买国债的资金,压制国债收益率,从而压低市场利率,促使美国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以及商业活动兴旺等等,进而导致就业增加。但从2010年二次量宽(QE2)的情况来看,在正式计划实施后,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走高,美联储促使企业扩大信贷以增强商业活动的目的没有达到。根据美联储2010年11月份宣布未来6 个月内6000 亿美元的购买国债计划,2011年上半年,美联储至少还有4500 亿的国债购买,最终会对美债收益率的上升也会起到一定的下拉作用。

    最后,国际宏观基本面对美债收益率趋势的影响更为复杂,各类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可能将伴随着时序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美债收益率的走势难免步履蹒跚。

    一是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欧洲当前处理危机的手法基本可以概括为“拆东墙补西墙”和“寅吃卯粮”,解决爱尔兰问题的救助基金属于前者,希腊用提高国债收益率的方式推迟债务偿还日期属于后者。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不得以解决,总会在符合某些大国利益的时候被适当地凸显。由于发生债务危机的都是欧元区小国,欧洲债务危机演变成全球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也不会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实质影响,但受希腊和爱尔兰危机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债务问题在当前欧洲经济整体低迷的气氛下会提前暴露。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和政府外债规模均较为庞大,一旦发生危机,后果会更为严重。2010年12月初,10年期葡萄牙国债与德国国债收益率之差扩大至444个基点。该国可能在2011年第一季度申请约500亿欧元的援助。市场情绪随着局势演进起伏,大幅震荡可能成为市场的主要走势。

    二是全球流动性具有极大的易变性,投资者在债市与股市、商品和其他风险资产市场间转换配置速度明显加快。美债投资者往往也在与美联储就购买国债规模和购买品种之间进行博弈。

    三是美元汇率的宽幅震荡增加了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美元与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往往是负向相关,即美元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或美元下跌美债收益率上涨。2011年,美国持续走低的房价和较低的通胀指标需要弱势美元来提振,但美元走势仍将在欧美经济体之间的博弈中反复。货币博弈仍是2011年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

    综上,2011年,受目前各因素的综合影响,美债收益率总体上仍有望延续持续上扬的趋势,但振幅加剧,或呈N型走势,即上半年持续上行,年中有回落,三季度末,重拾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