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出喷嚏来的县委书记们


“县委书记”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今年以来最受舆论关注的对象之一。

在这个关注与被关注之间,应该还隐含着一种辩解与争论的成分。现在,不少县委书记都在喊累;累经济GDP排名,累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累城市建设民生进度,等等。因为这些,就有县委书记大倒苦水“一晚上陪吃8顿饭”之累。

然而,关注县委书记的人们对这些“苦水”并不领情。有人嘲讽“一晚陪吃8顿饭的县官莫撒娇”;更有人径直喝问“一晚八宴,多少民脂?!”

在这样的语境中,不要说“一晚8顿”,就是一晚10顿、20顿,再苦再累的县委书记也打不出喷嚏来。因为即使他们有着天大的工作压力、鞠躬尽瘁般的日常劳累,也被这“撒娇”挪揄得一无是处,也因这“民脂”引来更大的猜疑!

不过说实话,县委书记“一晚8顿”之累,应该没有撒娇那么轻松。本人亲眼所见,一位县委书记拖着积劳而来的糖尿病之躯、为了接待上级领导而抱病喝酒;本人也曾亲眼看到,为了讨论县里的重要事情,一位县委书记召开常委会一直开到凌晨1点多钟。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看到县委书记们一天究竟在做什么。更为关键的是,人们在质疑县委书记时,不仅是关心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他们“在做什么”、而是当不在公众视力范围内时,他们手中的权力究竟在做什么?!

难怪一直被猜疑,因为“县委书记”已然成为某级权力、而且是工作自主性较强、如果主管愿意又极易摆脱公众及舆论监督的权力,的一个代名词。何况,现在地方上凡有任何风吹草动,不管是县里的还是乡镇的、也不论是和领导干部有关还是企业的市场行为,网络及社会舆论的矛头都是一个劲地朝向县委书记的头上。或许是担心招致更多的口水,即使有误解、委屈,但也没有几个县委书记敢于大大方方地打出喷嚏!

所幸的是,“打不出喷嚏”的县委书记们的纠结、可望在不断透明化中被解套。今年春节之后刚上班,人民网便策划刊出县委书记零距离的写实报道;各地、比如重庆的各大主流媒体,相继推出类似“晒晒县委书记干什么”的系列报道。与此同时,纪委、监察部门从春节前就开始吹风,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灰色收入”、“8小时之外”的监管和约束。

我在想,舆论和社会监督面前更透明点,纪律和组织监管面前更过硬点,公众眼里的“县委书记”或许也就没有那么多传说中的妖魔气?只要真有了“感冒”、县委书记们的喷嚏也就可以想打就畅畅快快地打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