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就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人不可能得到完全信息,只能得到有限信息,所以他不可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学家眼中,人都是利己的,利己并不是坏事,但利己不能损人。
用三个办法对付利己损人者:
一是法律的办法惩治利己损人者,但法律的办法不能包罗万象。
二是用文化和道德伦理让你做到利己不损人,把企业办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就是想把文化渗透给员工,但这还是解决不了利己损人的问题。
三是用市场的公平来惩罚,市场是要有信用基础的,贸易产生的基础是贸易双方实现双赢,损人者损害的是企业,是资本家。企业管理正是通过管理,利用人的自私性来达到企业的目标,所有管理知识是所有管理者要学习的,管理学三大支柱:
一、.企业的制度建设:这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没制度不成方圆。制度解决的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常规问题,但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人要钻企业制度的空子。
二、企业的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寻找企业的凝聚力。
三、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首先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其次找到企业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依赖,人如果没有了需求,很难给你干活,很难说真话,不说假话。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低层次是生理的需要;然后依次是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到上面的人数越少,因此是倒宝塔。
人根据收入状况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追求需要的程度和层次是不同的,但大多数都遵循一种规律:人的需求的满足从低向高延伸。对不同的人,激励的方式是不同的。
赫茨伯格理论:要想让员工努力工作,必须要满足员工生理、安全和一部分社交的需要,这是企业的保健因素,没有它,是创造不出公平和稳定来的。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激励因素。
即激励:事业心,成就感,刺激他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人,一方面渴望得到,同时又害怕失去。因此,要引入淘汰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让员工不断地有危机感和生存感。只激励管理者还不行,还需要激励员工,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也是需要激励的。
对员工激励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让员工成为资本家,一个渠道是资本家拿出一部分股份,配送股,让员工成为小股东;另一个渠道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成为资本家。第二个方向,让员工成为管理者,一个渠道是通过广义的学习成为管理者;另一个渠道是通过伪装(假文凭等)成为管理者,所以伪装也能成为管理者,是因为成为管理者后他会不断地学习,或者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里傻瓜都能成为管理者。除了成为小股东和管理者之外,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安心当一名工人。他的希望就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了,企业可以对自己员工的子女进行捐助。
管理者激励工人六大秘诀:
一、承认员工的价值,不以貌取人,上下平等;
二、善于倾听;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要你少说多听;倾听使员工感到受到了尊重,能让你了解到很多消息——员工对企业的意见与不满;要管理一个企业,就要管理它的未来,要管理企业未来,就要管理它的信息。员工不向你谈了,你的企业也就完了;
倾听还会给你留下了思考的时间。
三、对员工要学会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友好
要鼓励人讲真话,四个基本条件:
一、设计完美的制度,让讲真话的人在讲真话后,能够得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让他自己自觉地采取利己的行为。
二、做领导,最重要的就是例外事件的管理,例行的事都可以由制度来管理。首先摆正一个关系:作为老板,你的部下要敢同你吵,这种行为能够得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这是老板应该采取的态度。中国企业的管理需要权威,但过于神化,没人再敢向老板讲真话,这个企业也就完了。山西乔家大院,在它兴旺的时候制定了三条非常严密的制度,一是大院里的人不能从政;二是大院里的男人不能取妾,只能一夫一妻制;三是实行资本家和管理者严格分离的制度,雇人经营,到时候上交,。这三条制度,使乔家大院维持了几百年的历史。
在管理过程中,制度是最严密的;否则,你需要花很大功夫做不该由你做的工作。褚时健也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只是靠个人的权威来管理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批烟的指标,没有别人敢批,而这个权利集中在他一人身上,这个权力很大,也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才有现在的下场。
三、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好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技巧,分别同一人谈话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任何制度规定都是应该对称的,一定要让员工搞清楚:我是不能容忍一些错误的,其中一项就是欺骗,制度要对称,但操作的过程不能对称。对员工向你检举他人的行为,一定要表扬,而且一定要保密,一定要有自己的耳目。
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变化。囚徒困境只是一次博奕,而多次博奕就不灵了,“二进宫”、“三进宫”的人就不会再坦白了。制度出了问题,先按其办,事后再补充。
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