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的一篇演讲,谈“如何学习社会科学”,这也不由让我想起几年前和华中科大赵炬明教授关于类似话题的探讨,我看过一篇留学生所写的在耶鲁大学选课的介绍,耶鲁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科学类、人文类、社会科学类、外国语言类。外国语言也是可以分在人文学科,可能耶鲁大学认为外国语言是一门基础工具,所以单列开来。大致上,现在我们读大学的所有的课程大致都可以按这种类别划分。对于工程类别的学生而言,科学和工程技术课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相对更抽象。
赵教授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所以我就要请教他,如何区分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赵教授认为:所谓的科学就是研究物质运行的规律,科学学科最典型的就是物理学;人文学科探讨的是人的思维、意识或者叫价值观,艺术,文学等是其中的典型学科;社会科学介于两者之间,两人以上视为社会,所以它研究的是人和人之间、人群的关系,因为研究的是人群,所以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相关联比较大,它与科学的共通之处在于讲究因果关系,需要实证,社会科学中最接近物理学的是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几乎都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
我这几年读管理学,方了解到管理学的科学性就远逊于经济学,管理学的科学性不如经济学并不是管理学家的脑子不如经济学家的好使,主要原因是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变量更多,更多样,不是太容易应用几个主要的理论与模型就可以解决本学科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现在中学划分文、理科确实如丁学良教授所言是不符合现在的国际惯例的,因为“文科”的提法没有涵盖社会科学,而实际上这部分学生主要读的是现代社会科学,对这一类学生而言,科学思维与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在中学这样的训练就是学好数学和物理。而对学习艺术、文学的学生来讲,数学差一些就不是很重要了,往往对许多人来讲数学比较好还可能成为艺术天赋的反动因子。
我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大家都以当理科学生为荣,读不懂数理化的同学好像才去上文科,还有一种讲法“文科生”靠的是会背书,这也怪不得学生,我们国家目前的文科考试确实依靠的是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理科学生学习原理与方法,这个需要记忆,但是利用原理和方法解题就不可以靠背题了,只能是靠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语文和外语学习需要一定的死记硬背这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其他社会科学的考试也靠“背”就杯具了。
悲剧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规定了一系列的所谓知识和规律,这些个规律又不可以推理和实证,也无法解解释实际遇到的问题,所以就只有依靠学生死背了。
丁学良教授《如何学习社会科学》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c871e0100bj9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