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5日发表文章,题为《中国官媒:城市化出现“大跃进”》,作者于泽远。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官方媒体批评城市化中的“大跃进”现象,指很多城市的发展方式不切实际,贪大求洋,包括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人民日报》昨天(2月14日)引述学者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二是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中国2009年城镇化率是46.59%,但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亿2800万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真正城市化《参考消息》。
中国的城镇人口统计包括在城镇生活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但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还有一些农民被城市化后,成了“扛锄头的市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说,中国的城市化率被严重高估,目前统计的6亿城镇人口中,至少有2亿人并没有享受到市民的权利。官方预计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这意味着每年平均至少有2000万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从今年开始,用20年时间使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5%,意味着中国每年为解决2000万农民工市民化要投入2万亿元人民币。
《人民日报》引述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鸿雁说,未来10年至25年是中国城市社会面临的社会整体变迁期,这期间,中国将有5亿至6亿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与地理变迁之一。
但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民流动、土地合理利用、区域整合、社会阶层变迁、社会公平等问题,将随着城市化的深化,呈现出由小到大,由隐性到显性,由局部到区域发展的态势,而各级政府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并不充分。
学者指出,城市化的真正标志是进城农民有充分的就业和完全的市民权益。